我已经几次从头开始读《苏菲的世界》了,我也知道这一次我依然不会把它看完,甚至看不到一半,毕竟里面牵扯到的哲学学派太多,各个学派的观点又各不相同,我本来就是个极其懒散的人,根本不会也没有耐心去理清它们的不同和各自的侧重点。我只是单纯地想提醒自己:不要忘了某件事,很重要的一件事!
书里面有很多次苏菲内心的独白和疑惑,我知道这只是作者作为引导读者思路的一种方式,这里面更多的,我认为是作者想让我们去反省一些东西。所以每次我读的时候,总是希望能反省一下自己,提醒自己有没有忘记了一些东西没有找回来,因为说实话,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这东西重要,而是没有去留意一下,去在意一下它。
说了那么多,其实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是苏菲在对世界观的思考时与她母亲完全不同的反应。我很佩服作者的一点就是以一个小孩子的角度来讲述哲学的世界,这给人以很自然的感觉,但却给予了更强的冲击。苏菲已经知道妈妈"将这个世界视为理所当然的存在",就像她讲的那样:"你太习惯这个世界了,才会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惊奇。"而苏菲,也差点就"顺着兔子温暖舒适的皮毛深处向下爬"了。我第一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被震撼到了,我突然间发现自己已经对太多事物失去了好奇,还记得小时候老师经常说凡是要问个为什么,但是随着我们教育的逐步进行,科学好像将这些为什么都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答。但我们真的都懂了吗?大多数时候我们都只是一知半解,脑子里充斥了太多别的东西,以至于下次别人问到的时候自己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事后自己还不去了解一下,更别提这科学是否是真的"科学"!
常常见到过小孩子向家长提出过类似我从哪里来的问题,往往得到的回答都是很简单的一两句话,这在家长们看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与今天买什么菜相比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但是小孩子就有这些问题,他们保留了最敏感的状态,拥有极强的好奇心。但很多人会说,好奇心有用吗?能当饭吃吗?他们已经被世俗削去了太多锋芒,固化在脑子里的只有那些对生活起直接作用的东西,那些在更长远的日子里潜藏得影响着自己的东西就被过滤掉了。所以我每次重读都想提醒自己:尽量保留对事物的敏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反正就我自己观察,在问到自己的兴趣时,得到的答案大都千篇一律,我们好像没有太多自己的见解。课堂上老师提个问题,会或不会都不举手,反正老师会点名,总会有人说出标准答案的,更别说自己主动去提问题了。我们仿佛对很多事情都漫不经心,这好像也没有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就都习惯了,让一切都静静地随着时间流淌,然后渐渐地去麻木。
早上看到一位老师在朋友圈发的一条消息,讲的是各个宗教的创世之说与科学的契合和分歧。我突然发现自己之前从没想过这个问题,很想了解,点进去看了,之后也没记住什么,但是很庆幸,自己有机会听到另一种声音。顺便吐槽一下现在太多的标题党,消费了我们太多的好奇心,骗走流量后也不留下一些干货。
第一次写简文,只希望写一下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愿你我的敏感,不被生活削去太多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