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阴谋(1)
第236章 阴谋(2)
第237章 阴谋(3)
高拱进行了反击。首先他给皇帝上了一份奏折,说太监不过是下人,却窜上来,乱了朝纲,要求皇帝严惩。
皇帝才十岁,哪懂得理朝政,于是冯保批了六个字:″知道了,遵祖制。”高拱于是得着了机会,召集手下言官,开始铺天盖地地弹劾冯保。这本身就是高拱耍的一个阴谋。
可惜更会耍阴谋的人还在后面。张居正给冯保出点子:你不要着急,有一个人能干掉高拱,谁?皇帝。
通过改三个字,张居正和冯保联手,让小皇帝和他的母亲李贵妃,相信了高拱有异心,不想让他当皇帝,而是想另立藩王。
从“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到“十岁孩童,如何做天子”。
于是皇帝下了诏书,让高拱立刻辞官回乡不得停留。高拱这一生就完蛋了。
笑到最后的是张居正。
总结:
自嘉靖二十七年(1548)起,在嘉靖的英明怠工下,大明王朝最为优秀的六位天才开始了角逐,除了一边看热闹的杨博外,大家都赤膊上阵,近身肉搏。徐阶等死了陆炳,除掉了严世蕃,把持了朝政,却被高拱一竿子打翻,家破人亡,之后高拱高调上台,风光无限。
然而胜利最终却属于一直低调的张居正,他等到了最后,也熬到了最后,在暗处用一记黑枪结果了高拱,成为了游戏的终结者。
张居正的总结:严嵩输给了徐阶,不是正义战胜邪恶,而是他不如徐阶狡猾。徐阶输给了高拱,不是高拱更正直,而是因为他更精明。现在,我除掉了高拱。所以事实证明,我才是这个帝国最狡诈、最杰出的天才。
高拱走了,内阁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但凡有什么事情,都由他批示处理意见,批完后,去找死党冯保批红、盖章。他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而皇帝同志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这位仁兄刚十岁,能看懂连环画就算不错了,加上皇帝他妈对他还挺暧昧,孤儿寡母全指望他,朝中大臣也被他治得服服帖帖,也就是说,从高拱走的那一刻起,大明王朝的皇帝就改姓张了。
综观中国历史,一个老百姓家的孩子,做文官能做到连皇帝都靠边站,可谓是登峰造极了,要换个人,作威作福,前呼后拥,舒舒坦坦地过一辈子,顺便搞点政绩,身前享大福,身后出小名,这就算齐了。
张居正之所以成名于后世,是因为他还干了一件事:改革。因为在三十余年的钩心斗角、官场沉浮之后,他还保持着一样东西——理想。
这就是后来被无数史书大书特书的“张居正改革”。
简单说来,张居正干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叫做一条鞭法。一条鞭法的内容很多,但最主要的,是颁布统一规定,全国税收由实物税变为货币税,明白点说就是以后不收东西了,统一改收钱。
这是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命令,却有着绝不简单的历史意义。
因为从此以后,不管是田赋、徭役还是人头税,都有了统一的标准,不是当官的说了算,交上来真金白银,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再任由官员忽悠。
张居正改革的第二大举措——考成法。简单地说,就是考勤制度。所以经过反复思索,张大学士想出了这个绝妙的办法,具体说来就是记账。比如一个知府,每年开初就把要完成的工作一一列明,抄录成册,自己留一份,张居正那里留一份,到了年底一对,如果发现哪件事情你没做,那就恭喜你了,收拾东西准备去县城吧。并且张居正真的是严格实行的,最多只能打九折。
在张居正的严厉督促下,官员们勤勤恳恳,努力工作,国家财政收入不断上升,自正德以来走下坡路的明朝,又开始爬坡了。
内政蒸蒸日上的同时,明军的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因为几位猛人的存在。一个是镇守蓟州的戚继光,守边16年,基本无战事!一个是镇守辽东的李成梁,出战三十余次,战无不胜,经常追着蒙古人到处跑,让人闻风丧胆,是后来天下第一强军“关宁铁骑”的前身。
蓟州和辽东有这两人守着,宣大那边也不打了,大家正忙着做生意,没有工夫打仗,于是困扰了明朝几百年的边界问题终于得以缓解。
国库充裕,边界安宁,大明王朝已经建立了两百年,混到这时候竟然还有如此局面,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而这一切的缔造者,正是张居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