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写作训练营,老师一直推荐,去看一看《成为作家》,也顺带建议,我们去记录自己看完书的感受,群里很多积极的宝宝早早地看完,也早早地写完了感受,我只字未动。
因为不知道自己该写什么,怕一动笔就暴露了自己粗浅的文字家底。看完这本书好几天了,没有刻意的回顾,没有刻意的记忆。直到现在,只剩下一些零星的印象。
如果只标记着已读,我想很久以后,我早已不记得这本书曾讲过什么。知识从接收之后,反思总结,懂得之后,才真正变成自己的,才能为自己所用。不然,这可能会是一场美丽的错过。
1.改变自我认知
一直以来,“作家”在我的脑海里,都是一件高逼格的事,而能成为作家的人一定有着过人的非凡之处。
作家是有灵性的,而这种灵性势必有着独有的天赋,不是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成为作家。抱着这种想法,我把自己一直定义为一个喜欢写文字的人,只是习惯于用自己的文字去记录生活的点滴,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感,记录一年一年走过的路。
而我,只是用了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装点自己的生活,仅此而已。
什么人能成为作家?我一直以为会写作的人一定具有很好的天赋,一定有优于别人的才能和技艺,而作家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可以成为的。
而《成为作家》,打破了这种认知。它告诉我们作家是什么样的,并且告诉我们如何成为作家。这样一件神圣而不可测的事,变得有迹可循。
在这个基础之上,似乎给了每一个想要成为作家的人,实实在在的力量的鼓舞。
如一泓甘泉,润入心中。这是一种信心的源动力,这股动力,会让每一个怀抱梦想的人,走得远一些,更远一些。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一样的内在,也同样具有不一样的天赋。与其说天赋,不如说,找到一种和自己内在融合的方式,让它极大限度的发挥作用,让它自然而然地流露,游刃有余地去驾驭。
找到自我融合的方式,激发自我写作的潜质,成为自己。给予自己一分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
2.训练自我的无意识写作
每个人都有自己潜在的自我能量,自己毫无意识,而这种无意识爆发的东西,会成为我们丰富的写作来源。
如何让这种巨大的潜在的无意识力量为自己服务,成为自己真正能驾驭的东西,那就是不断的训练自己的无意识写作。
每天早晨早起,半个小时也好,一个小时也好。从起床开始,就开始写。不看书,不看手机,不阅读,不接收任何的外在信息。只管写,想到什么写什么,无约束,也不去在意写的什么,写得好不好。
可以是一场梦,可以是此时此刻的心情,可以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不用管逻辑是否通顺,不用想词句如何分布,不用管语言是否优美,只在于悉数记录下自己脑海此时蹦发出的东西。
持续不断的训练自己的无意识写作,接收无意识的力量,让这成为写文的一种方式。
3.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
除了自己的无意识创作的东西,还要有意识的去培养训练自己的写作习惯。
写作,有时候是一件枯燥的事,要耐得住那份孤独。很多时候,刚开始写,因为兴趣满满,激情也满满,但常常写着写着,就才思枯竭,要么没有方向,要么没有素材。
在精力耗尽之时,自己难免会懈怠,会难以再坚持。但如果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做起来便变得不再那么难。
每天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段,给自己15分钟的训练时间。比如,自己每天下午两点开始写,一到这个时间,尽量推开其他事情的安排,进入写作状态。
长此以往,会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会减少自己对写作的一些抗拒,总有一天自己能好好的去驾驭自己写作的能力,不为此纠结苦恼。
过程是持续不断的,枯燥且辛苦的,但坚持会看到希望。
4.做生活的有心人
无意识也好,定时写作也好。点点滴滴,都曾有意无意地过滤于自己的记忆里,也许是曾经经历过的事,也许是自己看到过的别人的故事,也许是曾看过的一本书,也许是一部电影、一部剧。
记忆中的场景,是生活的缩影。做生活的有心人,认真地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
也许,是孩子相伴时,热闹的追逐;也许,是想念时,欢愉而焦急地期盼;也许,是离别时,依依不舍地惆怅;也许,是闲暇时,悠然地惬意……
生活的点滴,发现、沉淀、积累,是一篇篇鲜活的素材。不过过去多久,生活依然待我如初,不曾改变,那些哭了、笑了、累了、痛了的岁月,总是各中滋味,相伴苦涩与甜蜜。
做生活的有心人,它会回馈你,你想要的。
坚持写——第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