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郑内乱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不过我们还是继续上文,从他的哥哥齐襄公诸儿说起。公元前698年,春秋三小霸之一齐僖公去世,公子诸儿继位,即齐襄公。襄公继位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697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自己的外甥卫惠公朔被卫公子急子及寿的心腹驱逐,逃到了齐国,卫国另立公子急子的同母弟黔牟为卫君;二是郑国又发生了叛乱。郑国国君郑厉公(公子突)联合鲁国、纪国大败齐、卫、燕、宋后,外患终于得以解决。但是郑厉公一直觉得大夫祭仲专权,欲联合祭仲的女婿雍纠杀死祭仲,不料机密被雍纠的妻子祭氏知晓,祭氏面对丈夫和父亲,两难选择,就问母亲谁更重要,老太太说丈夫怎能和老爹比呢。祭氏就把机密告诉了自己的父亲。祭仲提前下手,杀死女婿,郑厉公只得逃到郑国边邑栎地(一说逃亡到蔡国),祭仲于是去卫国迎回前任国君郑昭公(公子忽,郑厉公的哥哥),自此卫郑关系和好。由于其他诸侯国,尤其是宋国的干涉,郑厉公占据并居住在栎邑,郑昭公也不敢派兵征讨。郑昭公作太子时,和卿士高渠弥关系不好。当年厉公突篡位时,高渠弥也参与了。现在郑昭公复位,高渠弥担心郑昭公会报仇,于前695年,趁郑昭公外出打猎时将其射杀。可怜郑昭公复位才两年就身首异处。郑昭公死后,祭仲与高渠弥不敢迎回郑厉公,便改立郑昭公的弟弟公子亹为君,史称郑子亹。
2.襄公连杀两君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访问齐国。鲁桓公的夫人文姜(齐襄公的妹妹,兄妹乱伦)亦思念其兄,与桓公同行。到齐国之后,兄妹二人又勾搭在一起了,不料奸情被鲁桓公发现。鲁桓公大概对文姜说了类似贱人,你等着,回鲁国看我怎么收拾你之类的话。文姜和自己的哥哥齐襄公一合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让桓公回不了鲁国算了。齐襄公设宴招待桓公,将其灌醉之后就派公子彭生把庄公给杀了。然后将尸体送回鲁国,谎称暴毙而亡。鲁桓公之庶长子庆父(字孟)欲出兵,但是被大臣阻止,其理由也很充分,此暧昧之事,不可闻于邻国。当然最主要的是齐强鲁弱,打不过,这口气只能往肚子里咽。鲁国世子同继位,即鲁庄公。庄公致书给齐襄公,说舅舅啊,我爹死在你那了,我也不知道找谁算账,请把彭生杀了来消灭影响。并且将我老娘送回来。于是,齐襄公就把彭生给杀了谢罪,彭生就这样成为替罪羊。文姜不知道是害怕还是害羞还是不舍齐候,到边境处的禚地,说此地不鲁不齐,正吾家也,就常住于此。
齐襄公杀死自己妹夫后,舆论压力比较大,所以想做一两件大事来服众。当时可以做文章的有卫逐其君、郑弑欺君。虽然卫国是自己的外甥卫惠公被逐,但是新君卫公子黔牟刚娶了周天子的女儿,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好下手。于是打算收拾郑国,但是又担心打仗不一定打赢,就假装要和郑国会盟。郑公子亹想要抱住齐国大腿,和高渠弥欣然赴约。结果齐襄公趁机将公子亹和高渠弥杀了。(据说公子亹在年轻时得罪过齐襄公。《史记》中高渠弥逃跑了)一年之内,齐襄公杀害二君,并且不择手段,为日后齐国内乱埋下了伏笔。公子亹死后,郑国有人建议迎回栎邑的郑厉公,郑大夫祭仲担心厉公回来报复而拒绝,立公子亹、郑昭公、郑厉公的弟弟公子婴(字子仪)回国继位,史称郑子婴。
3.襄公灭纪、平卫乱
后来,齐襄公对纪国屡次用兵。一方面是齐纪世仇,当年齐哀公被周天子给煮了,据说是纪候谗言所致。另一方面,齐襄公多次在禚地和文姜私会,外甥鲁庄公对此颇有意见,而纪国长期受鲁国保护,打纪国也可以敲打一下鲁国。齐襄公放出狠话,谁要救纪国,我先灭了谁。鲁庄公想联合郑国出兵,郑国国君公子婴(字子仪)因为郑厉公在栎邑,自身不稳,就拒绝了,鲁庄公势单力薄,也只好作罢。终于在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纪国灭亡。齐国兼并了纪国土地,报了九世之仇。外甥卫惠公朔天天对舅舅齐襄公哭诉要复国,公元前689年,齐襄公联合鲁、宋、陈、蔡四国攻打卫国 ,目的是为了护送卫惠公回国。很快,卫国被破,卫君黔牟被杀(小说《东周列国志》黔牟因是周天子的女婿而逃到了周国),卫惠公复位,但是位置还是不牢固。齐襄公出了一个馊主意,让卫惠公的母亲、自己妹妹宣姜嫁给卫惠公的同父异母兄弟公子顽。换而言之宣姜之前侍奉卫宣公,后又侍奉卫宣公的儿子公子顽。卫惠公估计最是郁闷,亲娘变嫂子了。不过卫国内乱自此算是平定了。
4.无知兵变
齐襄公派遣大臣连称、管至父到葵丘(今河南省商丘市)驻守,约定瓜熟时节前往,到明年瓜熟时节派人去替换。结果第二年,齐襄公却不同意替换。连称很生气,说襄公无信,自己在这受苦受累,本来襄公的正室去世,应该轮到自己堂妹上位了,结果襄公却一天老和自己妹妹文姜乱搞。于是,联合管至父要谋反。管至父建议联合公子公孙无知。当年齐僖公(齐襄公的老爹)在位时,非常宠爱自己的侄子公孙无知,其待遇和太子一样。等到襄公继位后,便开始收拾自己的堂弟无知,降低其待遇。公孙无知当然愿意造反啊,而且还答应事成之后一定娶连称的堂妹,并立其为夫人。这样,连称的堂妹就在宫里侦查襄公的情况。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在打猎时受到野猪的惊吓,从车上掉下来摔伤脚。齐襄公回去后发现鞋丢了,便把专门管鞋的费打了三百鞭。公孙无知和连称、管至父等人听说齐襄公受伤,便率领手下袭击齐襄公。公孙无知等人在宫门口遇到费,费说我们是一伙的,襄公无道居然敢打我,我愿为向导。无知不相信,费便解开衣服,让他们查验鞭伤,公孙无知便相信费的话,让费先进宫为向导。费进宫后,立即告诉实情并将齐襄公隐藏到门后。过了一会儿,公孙无知等人恐其有变,于是率众进去。费率人誓死抵抗,怎奈寡不敌众而亡。可怜费如此忠勇之人!公孙无知进入宫中后,一眼看到齐襄公的脚(鞋子)露出在门下边,便将齐襄公杀害,公孙无知自立为国君。(小说《东周列国志》中野猪乃彭生所化,鞋子也是彭生所偷然后放在门边使襄公暴露,突出因果报应思想。)
5.管鲍之交
公孙无知虽然自立为君,但是其面临严重的危机。危机来自他的两位堂兄弟,即齐襄公的两个亲弟弟,也就是齐僖公的另外两个儿子,公子纠(庶出,鲁女所生)与公子小白(庶出,莒女所生)。在齐襄公时期,国政混乱,小白与小纠担心被自己的哥哥给收拾了,都出走他国。管夷吾(字仲)、召忽保护公子纠逃到了鲁国,鲍叔牙保护小白逃到莒(jǔ)国(国都今山东日照莒县)。管仲和鲍叔牙在年轻时就认识,当年二人合伙做生意,因为管仲没有钱,所以本钱几乎都是鲍叔牙出的。可是,当赚了钱以后,管仲却拿的比鲍叔牙还多;两个人一起去打仗,进攻时,管仲躲在最后面,但是撤退时却跑在最前面。大家都觉得管仲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但是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也不是怕死,而是家穷还有老母亲要养啊!管仲听到之后,感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后人就用管鲍之交来形容交情深厚的朋友。在《东周列国志》,管鲍二人分别辅佐公子小白、公子纠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政治投机。襄公在位时,国内混乱,两人觉得将来为君者非纠即白,各博一人,日后互相举荐。
6.桓公继位,管仲为相
公元前685年,公孙无知篡位后的一年,其到雍林游玩,被齐大夫雍廪趁机袭杀公孙无知。齐国讨论重立君主。两位公子争先回国。管仲对鲁庄公说莒国离齐国更近,请求借兵拦截。庄公同意。管仲率兵截住莒国到齐国的路,遇到了公子小白,对小白说公子纠年长,应该回国继位。鲍叔牙说现在各为其主,管仲你不必多言。管仲假装后退,突然一箭射向小白,小白大喊一声,口吐鲜血。管仲以为小白已死,慢慢护送公子纠回国。其实,那一箭只是射中小白的带钩,小白畏惧管仲箭法,咬破舌尖,假装受伤而死。小白怕管仲再来,从小路快马加鞭赶到齐国,在鲍叔牙的游说之下,齐国奉小白为君,即齐桓公。鲁庄公听闻小白继位,大怒,派兵攻打齐国,在乾时(今山东青州)发生激战,最后以鲁国的大败而告终。被称之为“乾时之战”。齐桓公小白觉得公子纠在鲁国始终是威胁,便让大臣隰(xi)朋前去鲁国,迫使鲁庄公杀了公子纠、管仲、召忽。临行之前,鲍叔牙对隰朋说管仲是天下奇才,必须保证其活着。隰朋说如果鲁国要杀他呢?鲍叔牙说若如此,你就说当时管仲射了我主一箭,我主很生气,必须亲手杀了管仲。果然,鲁庄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将管仲送回。管仲恐怕节外生枝,制作《黄鸪》之词,役人边唱边走,忘记赶路的痛苦,速度很快。大臣施伯对鲁庄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我看他有恃无恐,必定在齐国有内应,这样的人不为我所用就应该杀掉。庄公大悟,派人追杀,但是管仲已入齐界,为时已晚。
管仲入齐后,鲍叔牙对管仲说成大事不拘细节,你如果能够辅佐齐桓公,必能成就霸业。然后又对齐桓公说我给你找了一个人才,是管仲。齐桓公大怒,说那家伙差点射死我,我恨不得生吞活剥了他。鲍叔牙说,当时各为其主,管仲之举也无可厚非。你如果只想治理齐国,有我就够了,但是想称霸诸侯,则非管仲不可。就这样,齐桓公召管仲入宫谈霸王之术。两人相谈甚欢,桓公大喜,任管仲为相。管仲说臣之大厦,非一木之材,向桓公推荐了隰朋在内的五位人才,后世称之为“齐国五杰”(“桓管五杰”)。其中最著名的典故是宁戚饭牛。宁戚欲投靠齐桓公,但是身无分文,只得为有钱人喂牛,后来在城门看到齐桓公,高歌一曲,桓公以为人才就和宁戚彻夜长谈,后任命宁戚为官。有大臣建议去宁戚老家调查一下宁戚是否贤惠。齐桓公说没必要,打听一个人,难免会听到这个人的小缺点,从而可能会忽视这个人的优点。齐国从此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对内整顿朝政、例行改革,对外尊王攘夷,存亡续绝,终成就一番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