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2-15 19:50:19
(按:有比证券分析困难而又类似的学问吗?我认为是有的,文物鉴定即是其中之一,在潘家园等古玩市场,假货占95%以上。耿宝昌先生所著《明清瓷器鉴定》是明清瓷器鉴定领域公认的最权威著作,现摘录绪论供大家参考。缩写的部分在于器型、纹饰、胎釉、款识的具体技术细节,其它部分不变。耿老先生于八十七岁高龄仍然亲自前往拍卖会预展现场察看拍品,这种精神让我极为敬佩。)
我国的制瓷工艺历史悠久,历代均有丰富的实物遗存于世,有流散各地的传世品,也有地下发掘物。为了妥善保护祖国的文物,研究瓷器的历史演变,需要对它们的制作年代和真伪,进行科学、准确的鉴定。
远古的陶瓷,旧貌自然,可籍窑址标本佐证参考,并用现代科学方法进行鉴定。而明、清瓷器,距今较近,各朝之间又相隔不远,传世品几倍于前代,加之当时仿制摹古之风盛行,赝品充斥,真真假假,鱼目混珠,用现代热释光方法,因数据误差关系,反而不及测试远古陶瓷来得灵验。所以,鉴定明清瓷器,除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等历史知识有综合的了解外,还有赖于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培养、锻炼出来的“眼力”,即从把握各朝瓷器的典型风貌和基本特征着手,对之作规律性的认识,从而作出科学的判断。
文物鉴定也是一门学问,正如法国巴黎卢浮宫绘画馆馆长米歇尔.拉克劳特先生所说:科学分析能帮助我们进行审查并提供客观标准。但是要确定一幅画是哪个画家画的,是在什么时候画的,属于哪一流派的,首先要建立在视觉记忆的基础上,即所谓的“凭眼力”,这是个绝对的标准。有些专家,尽管他们历史知识很渊博,却永远也分辨不是原作还是复制品。实际上,这同鉴别文学作品一样,甚至和鉴别酒一样。这门学问虽不是高不可攀,但也非一蹴而就,必须刻苦钻研,认真实践,才能融会贯通。现将鉴定明、清瓷器的基本要点,简要介绍如下:
一、器型
明清瓷器的各类器型,多能较为准确地反映明清各朝当时的生活习俗、审美标准、社会风貌和技术条件。在鉴别中,要重视对时代风貌的研究,并对其不同的风格进行详细了解,分析对比,有了准确的器型概念 ,就不难掌握其规律,对低劣的赝品就不难识破。仔细观察、经常测量,细致地识别胎质、釉面,随时收存历代瓷片标本,勤加观察和比较都是必不可少的基本功之一。也只有通过实践,积累丰富的经验,才能逐步掌握器型的主要特点。
二、纹饰
明清不同时期的瓷器纹饰都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同的风格特点。在断代和鉴别真伪时,重要的是观察、比较同时期与相近朝代其它工艺品的图案、画意等特征,举一反三,互相印证,即可发现时代的特征和共同的规律。作大量细致的对比分析,了解其风行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也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把握纹饰施彩方面的时代特征。鉴定真伪,还可根据纹饰的笔法。鉴定还需结合其他方面的特征,正视侧视,仔细观察,研究辨析。
三、胎釉
就瓷器而论,胎为骨,釉是衣。细致观察胎体和釉面,是断代和鉴别中很重要的。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胎釉成分和烧造工艺上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可资代表当时的时代风格。鉴别胎质时,可从器足的无釉处观察,注意胎土淘炼的纯净与烧结的缜密程度。以各个时期所具典型足形来断代和辩伪也是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研究并类比各个时代不同形式的器足特点,找出其继承、发展、演变的规律,和研究造型、纹饰一样至关重要。对于明清两代各品种釉面的观察,除以双眼直观外,必要时还可借助放大镜。从釉面的新旧光泽上,可以辨别真伪。各时期施釉的厚薄,釉面的莹润与乾色,釉质的缜密和疏松,及浓缩、积釉 情况,也是鉴定真伪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明、清瓷器胎和釉所表现的时代特征,必须联系考察,不可偏执一方,并需结合其他方面来共同判断。若能经过长期实践和切磋,总结它们的发展规律,甚至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方面加以研究更佳。造型、纹饰、款识、釉色、胎质等鉴定方法必须同时并用,方能收到殊途同归、全面一致的效果。
四、款识
明清瓷器各代款式千差万别,以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辩伪也就相当重要。体会各代款识的不同风格,首先可以从研究书法入手,然后将真假实物款式相互比照,结合实物反复审度其字体的结构,排列的形式,落款的部位,以及款字色泽的深浅浓淡等。另外,也应当注意总结同一时期早、中、晚期款识不尽相同的变化规律。
总之,鉴别瓷器真伪,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又要防止草木皆兵,对所见之器均乱加猜测,甚至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弄得无所适从。出现这种现象,只能说明我们对识别赝品缺乏必要的锻炼和阅历。要知其真,也须识其假。我们可以选出一些典型的赝品当作反面教材,不断总结提高,从而胸有成竹,遇事能拿主见,对器物的真伪、年代能作出有真知灼见的判定,而非若明若暗,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