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8号,刚上班就接到晨打来的电话,说公司邀请了一位作家协会的老师来作分享,我兴奋的挂了电话就飞奔过去。
来分享的嘉宾是——许辉,安徽怀远人。
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安徽省文联副主席、南边文化艺术馆文学顾问、国文社文学顾问,茅盾文学奖评委。
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历任宿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市文联《宿州文学》主编,合肥市文联希望杂志社编辑、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联大时代文学杂志社常务副主编,副编审。安徽省第八届政协委员。2013年12月当选为安徽省作家协会主席。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说《飘荡的人儿》、《三五个朋友》、《夏天的公事》、《尘世》、《焚烧的春天》、《幸福的王仁》等。
其作品曾获1990年和1992年上海文学奖、1993年《萌芽》文学奖、1993年安徽文学奖、1992年上海长中篇小说奖、1994年庄重文文学奖。2013年出任国内著名文化社团“国文社”文学顾问。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他首先分享了他的喜好,说他喜欢看军事节目,有航空情怀,喜欢关注我国的飞行战斗机和航母,特别喜欢看央视七套的节目。
解说了读书,文学创作和生活的关系,多读书,读好书,多文学创作就能更好的生活,提升生活的质量,因为一切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的源泉,每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不同的工作环境下写的素材都不一样。
倡导多读书,把读书当成就跟平时的吃饭,睡觉上班一样的行为。
首先,他把要读的书分为三类:
01.别人要我们读的书,别人推荐我们读的书,各种书单。
02.不得不读的书,从小到大我们上学读的书,工作中为了考核,完成技能考试等读的书。
03.自己要读的书,就是自己喜欢读的,读起来让我们愉快的书。
然而,我们平时精力有限,怎样才能事半功倍的读书,有没有更快的读书捷径呢?
他把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按作者写作的年纪进行了分类:
01.天性之作
像白居易的《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大概是作者十来岁的即兴之作,也是上乘之作。
02.好奇之作
很多作者都是在接触了一些人和事,学到了很多知识,对某些领域又很好奇,因为每个人写出来的东西不管好坏,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作家。
03.血性之作
一般作者在30岁左右,生命力旺盛,他需要个出口,通过文学创作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就像人到了年纪要谈恋爱一样,荷尔蒙的作用,文学创作亦然。
04.功利之作
大概在作者40岁以后,他的目标性很强,被要求通过什么主题来创作,像写企业文化。比如要求写一套《合肥地区文学作品集》,这是典型的命题作文,功利之作,但是他是为了向世人宣传合肥的历史地理文化。
05.人生之作
也是40岁左右,很多作者想把半生的经验积累用文字的形式留下来,大部分人都有个情结,就是想把自己的基因在世界上留下来,这种基因包括生理基因和文化基因,证明作者在世上来了一遭。
06.血养之作
是指作者通过读书,带来的思考,突破了自己的作品,常常是呕心沥血之作。
07.知命之作
五十而知天命,人生之路,一路走来,一定经历了很多弯路,有很多不顺心,明白了很多关于社会和人生的道理,通过文学创作,让生活的质量越来越好,越来越正能量。
08.无我之作
像《论语》,虽说写的是孔子和学生们的事,但又不是,他是无数个你,我,他的故事,是属于中国民族文化的根茎,教育我们的礼仪规范,待人接物的行为准则。
09.天人之作
他是文学高原,高峰,像老子的《道德经》,《中庸》,庄子,孟子,他们是悟透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实实在在存在的关系。虽然这些道理看不清,摸不着,但是每一事件都有一定的运行规律。
其实,现代社会人人都是自媒体,每天发发微信,微博,但怎样让文字组合的更好,让别人对你发的东西感兴趣和刮目相看,也是一种技能。
许辉老师提出了"五个多一个有"的原则
01.多模仿,平时看到好的段落,要多看几遍,特别要注意它的形式和语言的组合,但不能照抄。
02.多体验,多做有意识的体验,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03.多观察,每一天都有每一天的美,都不一样,每一朵花的花期和花色都略有不同,你要去发现,每一次发现都会有新的感触,你写的东西就会很细腻。
04.多写作,只有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能有质的飞跃。很多好的文章背后,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修改,删除,揉了多少个纸团。
05.多交流,虽然每个人的视野很狭窄,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06.有气氛,要多读书,读书就是给自己更多的输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要多交流,相互促进,才能在思想碰撞产生火花。
总之,用心读书,用心写作,用心生活,我们一定会把日子过的更好,人生也会更加的有意义。
这也是我一直秉行的思想观念,我们要活到老,学到老,真的是学无止境,学海无涯。
很多人在参加完了高考或上完了大学后就认为学习生涯就此结束,其实那才是刚刚开始,以前系统的学习,不是我们所选择的,可能比较枯燥乏味,但进入社会这个人生大舞台后,才是要永远保持谦卑的心态,永远的学习下去。
学习生存法则,生财之道,为人处世,专业技能,总之一切让我们越来越好的行为习惯,都要学习,这过程就是一辈子的行为修行。
答应我,你只要不放弃自己,就没人会放弃你。
只要努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愿我们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