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康德企图使科学的经验主义逃离被自身逻辑吞噬的命运。一开始他沿着休谟已经为他铺好的路前行,他认为:“毫无疑问地,我们所有的知识开始于经验。”但是他很快就否认所有的知识完全来自于感官,他说:“虽然所有的知识开始于经验,但是知识的积累并不全出自于经验。”“
一开始他的言论似乎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其实并不是这样。康德绕过休谟的理论所导致的唯我主义的深渊,走出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属于自己的路。
上一次作者在书中阐述了大卫休谟的经验主义,进而沿着这条路,康德继续引领着我们前进。康德在经验主义上引进了直觉的概念,类如时间、空间都是我们的直觉,在我们的感官中根本不可能寻找到他的存在,但当我们人心接收到外界的讯息时,它们其实已经存在于我们心中。这种直觉存在于人性之中,它并不是由未接所引起的,或是外界赋予它生命。当我们接受外界讯息时,它提供一种审查作用。我们认为的现实,其实是由这种直觉的观念与感官不断接受到的各种讯息相融合而成。这样也解决了经验主义中本体不存在的问题,不至于陷入唯我主义。当然在这里作者并没有提到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严格意义上,康德的思想其实是调和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矛盾。我们能知道什么?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到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使只是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从柏拉图以来的康德把这个问题给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起,而康德说,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康德把这一思维方法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哥白尼以前,人们认为一切星球围着我们地球转,哥白尼却说,我们地球是在绕着其他星球转。
在了解康德之后,作者的上半生,去了东方印度,在那里他发现所有的东方东方宗教当中,最看重的就是“你之所是”与“你之所视”是不可分的,逻辑就是把主观与客观分开,所以逻辑不是最高的智慧,想要消除这种因划分主客观所产生的幻觉,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生理、精神和情感上得活动。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许多的修炼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就是,就是所谓的“禅”。但他不能接受,从此回国过上了正常的生活,不再去追寻理性真谛。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引入了一个“良质”的概念,自从体系形成了一种包括主客观以及良质的三元世界。根据他的见解,这个世界是由三种事物所组成的,就是心、物和良质。良质无形、无状,也无法形容,看得到形状和形式就是由理性去认知。良质是超越形状和形式智商的,我们给良质的名字、形状和形式只有部分基于良质自身,另一部分则是基于我们由经验中得出的印象。这种说法其实非常类似于老子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