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加西亚的信》这本书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好像是在学校图书馆应该看过的一本书,内容也是,对于没有参加工作的人来说,看起来会缺乏一种感同身受的体会,对于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说,会多一种认同感,不管是哪一种,还是觉得略显平淡,激励是有的,对人也是一种提醒,毕竟我们还是需要很多正能量去平衡偶尔的小沮丧和懈怠的。
如果要说这本书表达的重点,我认为可以笼统说是两点:忠诚和敬业。从逻辑上来说,在职场上,首先最需要的还是忠诚,这种忠诚不是愚忠,是要有思想、有创意的,不说专业能力强弱,至少在思想上要正直。忠诚一词在工作中表现很多,因为忠诚,所以会一心一意,对工作无二心;因为忠诚,所以会对老板和同事存有感激之心;因为忠诚,所以会更有责任感。而敬业则更多的应该是表达工作能力和效率,敬业精神也同样包含了执行力、工作方法、主观能动性等多个方面。
从普通员工的角度来说,上述每一点做到哪一个层次都有待考察,所以才称其为普通员工。一个人思想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决定了他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水平,而他为工作所付出的也会与他所获得的成正比,很多人都把这种付出和收获的关系弄反了,总是先谈好收获再决定付出,或者只按约定的收获去付出,这种类型的人注定只能停留在普通员工层面,也许通过技能的提升,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但在思想上还是普通员工的觉悟。而这种觉悟除了在工作中表现出来,我想在生活中也会一样如此,所以说生活和工作是有共通之处的,职业是人的使命,如果没有这种使命感,在生活中也是要受挫的,毕竟生活中是没有约定的付出和收获的。
从公司管理的角度来说,都希望员工像罗文一样,也许很多公司都会致力于寻找罗文一样的员工,各种激励机制,奖惩措施,更多的可能是优胜劣汰,及时清理公司不积极上进,工作态度消极的员工,这其实也并不算是一种最好的方式。虽然说员工的流动性很正常,但是人员的流动都是有成本的。所以从管理者角度,怎样逐步培养像罗文一样的员工也是很重要的,毕竟每一名员工既然通过入职考核,就有其可取之处,需要培养的是忠诚度和敬业精神。
有一段关于员工离职的分析,是这样说的,员工短期离职:两周以内的,与HR入职沟通有关;三个月内的,与不适应工作和工作内容本身有关;6个月的,与直接上级领导有关。员工中长期离职:两年左右,与企业文化有关;3-5年的,与晋升空间受限有关;5年以上的,与厌倦和进步速度不平衡有关。
首尾不看,中间的其实跟公司和管理者本身还是有很大关系的,管理者自身也应该先做到应该做的,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并且是高素质,高觉悟。其次就是对员工的信任,必要的透明度是要有的,公司对员工不仅仅是利用关系,还要有必要的信任,总统对下属推荐的罗文没有任何质疑,直接命令“派他去!”,这就是一种信任。
员工的忠诚度其实也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认同感,如果员工进入公司,仅限于把工作当作一种获取报酬维持生活的方式,那忠诚度必定不高,因为没有投入感情,只有投入感情的工作才会有忠诚度。很多时候我也会想到一些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事情,这应该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工作,需要时间的积累,因为感情的渗透需要时间,更何况是让员工对工作产生感情。如果说非要有什么方式,我觉得可以是任何方式,个人觉得还是文化建设,不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文化,不是说读书多了,思想觉悟自然就高了吗?这个社会现在文盲越来越少了,但是文盲的概念是有局限性的,上学不等同于读书,所以让员工多读书,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读书,读什么样的书,都是有益的,也许是读书活动,也许是下午茶时间的一场不错的电影,也许是一次集体的专业考试备考,都很有意义。现在的户外拓展也比较多,也是一种集体性质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很多人是在读书,但是读了书,并没有让他感受到艺术的美,大自然的美和生活的美,还是不够。从表面上看,美是对艺术的称赞,但是从深层次上看,美是对精神世界的描述,一个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拥有一颗真善美的心,才是真正的美,这种人是一定是积极向上的,不管是对生活还是对工作,所以才说如果员工有这种对美的认知就更好,心理健康的人,生活也一定是健康的。
有了忠诚度,敬业精神可能会更容易一些,因为工作上的主观能动性会更强,不再等着命令办事,不再只办命令内的事。《蓝色的花瓶》同样是讲述执行力的故事,里面的退伍军人就跟罗文很像,一个有执行力的人知道怎么去完成任务,没有理由,没有那么多为什么。这样一种发布命令和执行命令的方式应该是可以模仿形成的。在给员工分配任务时就可以明确表示只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看到结果,任务没有太多解释,只有简单明了的结果要求,这样不就是在锻炼员工吗,更何况没有试过怎么知道员工就不能做到呢?
理智无法支配情绪,相反行动才能改变情绪,不论有什么想法,还是需要先去做,没有执行肯定就没有结果,也什么都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