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触控手机屏幕时系统便会将这一操作封装成一个UIEvent放到事件队列里面,然后Application从事件队列取出这个事件,接着需要找到去响应这个事件的最佳视图也就是Responder, 所以开始的第一步应该是找到Responder, 那么又是如何找到的呢?那就不得不引出UIView的2个方法:
- -(UIView *)hitTest:(CGPoint)point withEvent:(UIEvent *)event
返回视图层级中能响应触控点的最深视图
- -(BOOL)pointInside:(CGPoint)point withEvent:(UIEvent *)event
返回视图是否包含指定的某个点
通过在显示视图层级中依次对视图调用这个2个方法来确认该视图是不是能响应这个点击的点,首先会调用hitTest,然后hitTest会调用pointInside,最终hitTest返回的那个view就是最终的响应者
首先,当发生事件响应时,必须知道由谁来响应事件。在IOS中,由响应者链来对事件进行响应,所有事件响应的类都是UIResponder的子类,响应者链是一个由不同对象组成的层次结构,其中的每个对象将依次获得响应事件消息的机会。当发生事件时,事件首先被发送给第一响应者,第一响应者往往是事件发生的视图,也就是用户触摸屏幕的地方。事件将沿着响应者链一直向下传递,直到被接受并做出处理。一般来说,第一响应者是个视图对象或者其子类对象,当其被触摸后事件被交由它处理,如果它不处理,事件就会被传递给它的视图控制器对象viewcontroller(如果存在),然后是它的父视图(superview)对象(如果存在),以此类推,直到顶层视图。接下来会沿着顶层视图(top view)到窗口(UIWindow对象)再到程序(UIApplication对象)。如果整个过程都没有响应这个事件,该事件就被丢弃。一般情况下,在响应者链中只要由对象处理事件,事件就停止传递。
一个典型的相应路线图如:
First Responser -- > The Window -- >The Application -- > App Delegate
1、如果最终hit-test没有找到第一响应者,或者第一响应者没有处理该事件,则该事件会沿着响应者链向上回溯,如果UIWindow实例和UIApplication实例都不能处理该事件,则该事件会被丢弃;
2、hitTest:withEvent:方法将会忽略隐藏(hidden=YES)的视图,禁止用户操作(userInteractionEnabled=YES)的视图,以及alpha级别小于0.01(alpha<0.01)的视图。如果一个子视图的区域超过父视图的bound区域(父视图的clipsToBounds 属性为NO,这样超过父视图bound区域的子视图内容也会显示),那么正常情况下对子视图在父视图之外区域的触摸操作不会被识别,因为父视图的pointInside:withEvent:方法会返回NO,这样就不会继续向下遍历子视图了。当然,也可以重写pointInside:withEvent:方法来处理这种情况。
3、我们可以重写hitTest:withEvent: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的,实际应用中很少用到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