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收到孩子的微信:晚自习想请假。
我二话没说,很干脆回复了一句:好的。
与孩子不间断的聊天,从下午六点一直聊到晚上八点多钟,你来我往的不知不觉聊了两个多小时。大多数时间都是孩子在倾诉,我默默地读着,偶尔回复一两句。
通过交流了解到孩子请假的来龙去脉以及近期的思想动态。
还有半个学期就将进入高三,孩子有了最迫感,想努力一把争取让自己的成绩上一个新的台阶。可是又被学校的学习环境所累,上课时旁边的同学是只顾自己说话,课堂秩序难以安静,更别说上自习课,吵得让人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老师几次调整孩子的座位,但整个班级都那样,老师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回到寝室也是一样,同学们玩着游戏,有时玩到通宵,不仅影响学习还影响休息。
孩子初中时读的是重点班,班上的同学都很优秀,学习自觉性强,班上的学风很好。一经对比,形成明显的反差。曾经的同学在其他学校读书,成绩都很优秀,有的达到上清华、北大的分数,让他产生强烈的危机感。
人们常说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可孩子感叹自己并不是真正的优秀,只是在一群矮子里面个头高一点而已,与凤比起来差距还很大。不仅如此,鸡群里负能量太多,自己都快被同化了,还怎么进步?继续如此下去,心又何甘?孩子为此烦恼着,教室里晚自习照常又吵又闹,只好请假静一静。
两年以前,孩子有事都找妈妈,从不与我沟通,微信都被他拉黑。后来通过参加大爱无疆家教学习,父子间的感情才慢慢的拉近,如今,孩子有了烦心事,第一时间内会向我倾诉,我和孩子成了很好的朋友。
理解和尊重他人,才会受到他人的尊重。对待孩子也是一样,要取得孩子的信任,首先要相信孩子。用一个字来说就是“懂”孩子。
如何才能读懂孩子:
我想,首要的是多给予肯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孩子也不例外,再不争气的孩子也有自己的长处。不要老是盯着孩子的缺点,要学会适当去屏蔽,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适当放大,及时地给予肯定。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孩子取得了成绩,有了进步,父母肯定的话语就是孩子前进的动力,那怕是“闯祸”了,父母的一句“认同”的话,都能带给孩子无尽的温暖。肯定的话语会让孩子感觉找到了知己,久而久之成为知音。反之,如果开口就是否定,天还能聊下去吗?肯定会被聊死了。
其次,用反问替代责怪。沟通是一门艺术,肯定孩子的优点,并不是一昧地迁就。相反,对孩子的不足之处要及时的指出,只是方法不能简单化,更不能用责怪的语气,用反问的方式能激发孩子的思考,我认为更恰当一些。再提一些合理化建议,供孩子去选择。
千万不能使用侮辱性的语言,那会伤了孩子的自尊。从而,他会离你越远越好。
沟通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控,堵截,而在于疏导。就像沟渠里的水,堵塞后及时地疏导,水才能流得更加顺畅。
第三,换位思考,才能做到与孩子同频。感同身受,才能读懂孩子。事事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用自观念去要求他人,不仅是自私的表现,也难以被他人所接受。只有换位思考,换一个角度,用他人的眼光来审视事物的发展过程,才能引发更多的共鸣。
张爱玲说过,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读懂孩子,也是在读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