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些方法,可以让宝宝乖乖听话,与我们合作,这样好不好?
我觉得特别好。12年,我寻寻觅觅,思前想后,听名师讲,陪家长聊,自己整理出一系列,就想分享给,和我一样关心宝宝,渴望良好沟通的,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幼儿园加小学,既是学业的起点,也是身心、习惯的关键培养期,错过,才是真正输在起跑线。爸爸妈妈们要在意才是。
而沟通这事儿,不是分享些具体技巧,叫大家狠狠实践几把,就等着打完收工。它有三方面:前提、方法、内容。
都照着说照着做了,熊孩子还不听,几个意思?
咱眼神不专注,语气不真诚,表情不友善,感觉不亲切,伦家都能听出来,都能感觉到。孩子可敏感,可精明,而且对父母又再熟悉不过。
然后宝宝心里面各种不舒服,不爱搭理我们,不是听不懂,多半故意不听。
所以沟通有前提。主要是父母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的回应习惯、父母的夫妻关系和家庭氛围,对沟通都有影响。还有亲子关系硬不硬,也是直接影响沟通效果。
细想有理,细细极恐吧。这些都是真前提、最根本、狠机关。任何问题都是系统问题,不单纯。
我们发现,我们的一颦一笑一思想,有原生家庭影子。假如我们对孩子的吼叫,一如我们父母对我们的吼叫,如此对孩子是不公平。有反省则会好些。
我们每个人内心里面,都有愤怒的点,伤感的点,一碰就爆炸,噌的一下。现在我反思许多,隔三两天也会噌一下。以前,每天噌噌噌,热闹得紧。
这些点,在内心深处潜意识里面,是从小的家庭与环境,或者印象深刻的事件,再加上每个人自己的个性特点,揉成的,也不是说改就改。
明白这一点,我们作家长的不必太自责了,每天噌的家长,是多数,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虽然不必自责,但也不能放任,还有孩子呢,孩子总是无辜的。我们的目的是教好孩子,不是发泄自己。
夫妻互动不良,家庭氛围不好,孩子不开心,没状态,跟他说什么效果都不太好。也是由于少了沟通的前提,就是好情绪和好心态。就是安全感和归属感。
亲子关系更不必说,在成人世界,“有关系就没关系,没关系就有关系”,说的是人际交往,先搞关系,然后谈事情。对孩子一样。
家长应该具备这些“意识”,认可它们的重要性,找一些解决办法。而不要糊里糊涂,只凭经验和感觉作反应。
这就算“沟通”中已经“知己”了,知道自己作为父母这边是怎么个情况。
跟孩子讲话,不能上来就背书本里或专家教的话术,傻白甜似,场面容易尴尬。咱除了讲战术还要懂心法。
分“怎么听”和“怎么说”
听的时候,不要三心二意的样子,要一心一意的样子,放下手头事情,将目光确认。
孩子的需要,是别人可以听他,理解他,接纳关心他。我们认真听,先多听先少说,不断确认,嗯,哦,你说,好的,看来你,你的意思是不是……。
让孩子有被关心和理解的感觉,然后才继续说给我们,或者最终跟我们好,同我们合作。
而,做出一心一意真诚的样子,不是装的,是要真的。如果心里没有,装不像,直接被宝宝看破的,闹得都不开心。宝宝能看透大人微表情背后,这点真无敌。
“真诚”是一个很厉害的心态,是一种人生修炼,要学习、反省、不断实践、甚至看破点什么,才有。也急不得,但如果意识到,起码好很多。
需要“意识”到,孩子自有年龄特点,自有天生气质特点,孩子不一定非像我们。
要“意识”到,“情绪化”对孩子不公平,其实也没效果。“注意”到孩子的表情和行为,“关注”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需要,然后会觉得“无条件接纳”真好。
“无条件接纳”就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是不变的,我们是孩子的监护人,更是最亲的人,是注定一辈子互相影响的人。我们和孩子是一伙的,有问题一起扛,像最亲密的好友那样,心在一起,心不分开。
你是我的孩子,不论你撒谎、不论你作弊、不论你蛮不讲理、不论你惹我生气,我都爱。
有这样的“无条件”爱孩子的前提心态,才能和谐淡定地去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然后解决问题。而不是膝跳反应一样地直接乱吼乱叫,爽了一把,又后悔了。
至于“说”,就拿“表扬”举例。
从关系角度,不要在人前“数落”宝宝,宝宝敏感脆弱,宝宝容易没面子。
但可以人前适当“表扬”宝宝,宝宝就有面子,自信就莫名其妙长大。还可以假装背后表扬,其实被宝宝听了去,大家都窃喜。
也不要一味表扬,高质量的表扬,是要讲因果的,就是除了讲结果好、性格好,还要说过程精彩。
“宝宝自己跑去向叔叔问路了,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迷路了,真开心!”
“宝宝看了半个小时书都没有离开座位,越来越有耐性!”
这样的表扬,描述出来,摆开来听得明白,自信心会丰满些,宝宝对自己和父母的接纳会多些。像极了一对善解人意,相互会心一笑的亲密战友。
沟通是互动,有来又有往。除了我们被动做回应,还要我们主动跟孩子讲些东西。这里的关键词是“主动”。
就是我们要有关于宝宝的知识与话题。就是所谓“沟通”也要知彼,知道孩子愿意听啥,需要懂啥,必须掌握啥。我们就按照这个去找干货。
比如关于学习方法、关于宝宝的小伙伴、卡通形象、社会常识、民间故事,亲子游戏,……。
对,孩子需要茁壮成长,我们定要把知识经验教给他们,靠说,靠示范,靠游戏。值得给的东西太多,都是营养。给孩子营养,该是为人父母基本的责任义务了。
以上是大致的文字总结,不够充分的地方,是因为水平有限。
另外因为篇幅所限,像“陪伴、年龄特点、个性特点、关系核心、高效倾听”等等没有一一写进来,或许在今后去补。反正我都在。
这些话题每个都很厉害,都值得说很多。
就让我们一起慢慢想,一起慢慢变好吧。
最后要说:给孩子衣食住行,是一个事业,与孩子心心相通,是一种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