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很多中国人对西方制造的东西依然格外青睐,这种“崇洋媚外”的深层次原因则是对外国的工艺、流程的信任。而信任的背后,是西方企业对于管理进行标准化所带来的结果导向。如今,标准化已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的重要工具。
所谓“三流企业卖苦力,二流企业卖产品,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标准化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想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在企业内部和外部实施标准化意义深远,且势在必行。
打造标准化的意义
提及沃尔玛,众所周知其在本顿维尔创立之初,只是散落于小城镇的不起眼的商店,而正是这一开店筹划的管理标准,使其远离大城市的残酷竞争,且以低成本策略赢得竞争优势,使沃尔玛成为一家美国的世界性连锁企业,连续6年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中居首位。当然,这其中我们不得不提及其先进的物流配送、运输体系和信息技术的管理标准。
又如7-Eleven,与沃尔玛以低成本销售制胜模式不同,7-Eleven通过充分界定和分析自己的顾客层,通过提供差异化的高质量服务与便利性,成为引领全球便利店经营模式的典范企业。其创始人铃木敏文对于7-Eleven实行标准化数据科学管理方法,对一线管理问题进行“假设”和“验证”的科学规范管理,这是该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灵魂。
再如肯德基,其全球推广的“Champs”是肯德基取得成功业绩的主要精髓之一。首先是其外部标准化,无论你走到哪一处陌生的地方,看见肯德基餐厅时,熟悉的感觉油然而生,熟悉源自重复,重复源于可复制,可复制源于标准化。对于其内部标准化,想必大家都听说过《KFC标准化手册》,其中成百上千条标准化的规定,如总配人员必须在2分钟完成汉堡包的制作与包装,15内没有完成售卖必须倒掉;炸好的薯条在8分钟内卖不完也必须处理掉等。正是肯德基建立了强大的标准化体系,同时采用技控替代人控的模式,有效保证产品质量,不断推动企业的加速发展与壮大。
以上只提到3家耳熟能详的大企业,放眼全球,哪一个高成长的现代化企业不是经营管理、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方面标准化的典范?反观国内的某些企业,设备没有操作规程、工艺没有流转单、销售话术没有规定、原辅料检验没有标准……像万科对于销售人员的标准化话术要求,在介绍厨房时,销售人员的话术完全一致,且语音语调也极为相似,达到这一程度的企业少之又少。在与这些在不同领域制定着属于自己的企业标准及行业准则的企业相比,我们有太多的究竟可以通过标准化给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标准化的作用
我们知道,企业的生命在于质量,质量的保证在于科学管理,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和方法就是标准化。而所谓标准化,是经科学修正后的经验的积淀,即将所有工作模式化,减少不必要环节,将优化过的工作流程固化下来,所有员工按照统一要求工作,避免错误率发生,从而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
有人认为企业实行标准化是对文化发展的一种阻碍,它降低了企业反应的灵活性,不能快速适应社会发展。其实不然,企业通过标准化的打造,能够尽量节省劳动时间,避免不必要的劳动重复,提高劳动生产率。且标准化是一种迫切的先决条件,是最大限度的标准化与最大限度的多样化的有效协调。日本丰田汽车是世界上利润最高的企业之一,然而日本人只负责组装和设计,想象这些生产汽车的零部件如果没有标准化制作的基础,如果没有标准化组装的要求,怎能有今日丰田如此傲人的成就。标准化是现在工业开端的标志,其基准又是持续改进的基础,它既能同时支持最佳的操作方法,又有助于解决问题。
目前,标准的权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在国际市场上,某种商品一旦被纳入国际标准或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的标准,该商品便可获得较高的信任度,不仅能占领市场,且可能一定程度地垄断市场。
如今,企业标准化已涉及方方面面。以IBM为例,IBM有一个这样的工具库,所有员工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工具来解决;我国樊登指出,企业人员的领导能力可通过工具解决,并可达到标准化,美国柯林斯继提示公司保持卓越的秘诀后,又提出一整套观点,“只要并认真贯彻,几乎所有公司都能极大改善自己的经营状况,甚至可能成为卓越公司。”既然标准化如此重要,我们为何不能实行企业内外部的标准化经营与管理,使企业在连锁和兼并中成功地进行“复制”和“克隆”,使企业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从平庸走向优秀,从优秀成长为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