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和老妈一起边吃晚饭边看今日生活,时不时都能看到那种爱心捐助的环节。每每看到电视节目里病人家属哭天喊地而病人躺在病床上奄奄一息的样子,快到嘴的饭总会变得难以下咽,有时候看着老妈眼睛通红的样子,她时不时还会盯着屏幕右上方的二维码再看看手机,有时候会动动手指尽一些绵薄之力,但碍于能力有限,慢慢的,叹息声多过了手机的按键声。
不仅是电视,翻看朋友圈,也会经常看到如下信息:
一个两个的个案的发生纯属随机事件,但如果达到一定的规模之后便可以有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每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社会团体的力量也是有限的,这些上了电视,通过网络能转发出去的如果可以筹足资金的还算是幸运,更多的是没有被看到的或者没有能筹足善款的案例。那么,是否可以有别的办法来抵御这样的风险,让我们更加“安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呢?这里,我想到了保险。
说实话,在我这个好基友没有进入保险行业之前,我是十分痛恨保险的,因为之前在中行工作的时候碍于任务购买了一款保障成分不高的储蓄型万能险,每年交一定金额的保费(期交),然后再放置个几年,如果这几年里没去西天取经,到期就返你收益较低的本金加利息;如果这几年里你扑街了,会赔给你一定金额(较少,远低于类似金额寿险的赔付额)的赔偿。那个时候年纪轻,大学刚毕业,谁会没事咒自己。而且在银行工作,理财加复利的理念早已深谙于心,所以对这款保险的收益更是不屑一顾。所以在我掏出了当时半年工资结余交付这款保险头期款的时候,我是恨得各种咬牙切齿,这些年每每翻看抽屉里的保单总是有一股无名火升起
。而现在好基友进入保险行业了,由于我没有朋友圈分组的习惯,所以现在也不好明着黑保险从业人员了,再加上以上爱心筹事件的增多(或者应该说被看见),让我对保险有了重新不一样的思考。
先和你们讲个我家的亲身案例吧,也是跟我老妈有关的。大家也知道,老阿姨们都喜欢相互攀比,你有的我也要有,丝巾、草帽、油纸伞等拍照工具就不说了,最近连保险也要跟着买。老妈整天一起散步的阿姨最近购买了一款人保的医疗险,推荐给我了我老妈,她说好处看起来有这些:
乍一听起来还是蛮不错的,这些是不是看起来都是优点呢?嗯,保障范围挺广的,一般疾病也保,意外也保,重疾肯定也不用说了;嗯,保障金额也挺多的,100万了,看什么病都够了;嗯,没有等待期,不太懂什么意思,但不用等总归是好事吧
;年度免赔1万元,恶心肿瘤没有免赔额,呃(⊙o⊙)…,好像哪里不对,免赔一万好像有点不对劲?算了,我就不邀功了,这还是我那个保险业基友指出来的。这里先科普下:
名词解释
保险免赔额是指保险人根据保险的条件作出赔付之前,被保险人先要自己承担的损失额度。因为免赔额能消除许多小额索赔,损失理赔费用就大为减少,从而可以降低保费,所以免赔额条款在财产、健康和汽车保险中得到广泛使用。
打个比方,老妈之前静脉曲张做手术,医院一共花费近2万元,医保报销掉60%也就是1万2,剩下8千算是自费。那这种情况拿的到赔偿吗?因为8000小于10000,故拿不到
。
而且医疗险并不是给付型保险,而是报销型保险,所以上图给出的百万赔付额的前提就是咱家先得拿出百万来看这个病,先充个大款假设拿的出吧,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真的要花百万的病,这病得把人折腾成什么样?老年人到了这个年纪,还受的了这种苦么?所以给出的建议是,针对我妈这种情况并不建议购买这款保险。
区区一款老年人朋友间的保险,如果不经过专业人士讲解和自己学习都有这么多坑,何况平常我们日常遇到的各种寿险、健康险和财险。
例子说完了,回到爱心筹的思考,如果这些人有相关的保险意识并购买了符合自身相关的保险,我想一般情况下的保额应该远大于爱心筹能筹到的金额,这样遇到危难时刻亲人也不用在镜头面前痛哭流涕,也不用每天在为治疗费用发愁,而是联系保险公司在符合用药标准的情况下尽可能积极治疗,甚至在购买适合重疾险的情况下,在治疗的同时还有余力可以支持孩子上补习班(这年头补习班多贵应该不用多说了)。
这两天的学习,也是深刻了解到保险对于每个人生活工作的重要性。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会和这位基友密切保持联系互相讨论,也会自己努力学习保险相关知识,希望以后能总结一些好的经验了解好的产品可以供大家参考。如果大家买到了什么好的产品或者有靠谱的保险顾问也可以推荐给我,或者在购买保险遇到什么坑都可以和我分享一下,我会总结然后分享给大家的。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学习保险,让保险成为我们未来生活的可靠保障,希望看我公众号的朋友们都不会成为爱心筹的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