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飒飒,秋意渐浓。广州,拉开了最美金秋季节的序幕。从饮食养身角度讲,秋冬收藏,春夏散发。秋天要进补,我开始怀念家乡的温汤羊肉了。
提到羊肉,人们很自然会想到浓郁的烤全羊、新疆的羊肉串、加入药材的炖羊肉。然而,原汁原味的“温汤羊肉”却是莆田沿海城市本地人的心头爱、游子魂牵梦萦的佳肴。
年少时离开家乡,现在我早已把他乡当故乡了。可每次想到家乡的羊肉,那不仅是美食,那是温情的回忆。
回到家乡,从小养育我的年迈高龄姆妈,清晨唤醒我,和她一起去南菜市场买鲜嫩的温汤羊肉,这是她和我一天中最美时刻的开始。
200米的路程,还是同样的道路、同样的菜市场、同样的櫵古楼……我陪着她缓慢行走。小时候觉得这条路好长啊,现在怎么觉得距离这么近啊。遇见熟人,姆妈总是动情的问他们是否还能认出我来。追溯着童年快乐时光,好像时间在这定格了,这条路又觉得好长好长……。
每次返回广州前,为了能让我多装点温汤羊肉,家里的亲人总想尽办法找到合适的泡沫箱,放好冰块,包装好。带着他们千叮万嘱厚意离开家乡。时光荏苒,泡沫盒包装的温汤羊肉带给我的不只是味蕾美味刺激,更是浓浓亲情、儿时温情的回忆。
从老人家那里得知,原来温汤羊肉的选材犹为讲究,必须选用莆田靠西城门"四亭"、"沟下"村庄田垄边的小山羊。这品种的山羊闷出的味道才不带膻味。山羊全身毛色以全黑为主,少数呈褐色,体躯结实,四肢健壮,头狭长,呈三角系 。
上好美味的温汤羊肉,制发特别讲究。
小山羊宰杀除尽内脏、排尽血水后,用80°左右的热水烫透除毛。随后置大鼎于旺火上,倒清水烧沸,把洗净的整羊浸入沸水中,盖上鼎盖烧约半小时后翻转,又烧至肉质达八成熟时捞起,把整只熟羊放入一大陶缸,倒入原汤和热开水把整羊浸没,盖紧缸盖,直到缸内汤水冷却才把整羊取出,吊入井里,离井水面几公分,十几个小时后方取出。大概食材经过一夜的深井冷却,吸收了天地精华,味道更甚一筹。清早挑上市按羊的部位分档切卖。
~~~~~~~~~~~~~~~~~~~
一次在回家的路上,我提起“温汤山羊”,姆妈告诉我,“温汤山羊”还有一段流传故事。
在明中期,一户以宰当地山羊为生计的人家。一天,刚宰好一只小山羊,还来不及到街市出售,忽然传来倭寇又来犯的消息。
他急忙把刚宰好的山羊放进一个盛着沸汤的木桶里,用锅盖捂上,放些稻草伪装,全家就躲山上逃难了。
第二天,倭寇退兵了,他和家人饥饿、疲惫的从山上逃回家,掀开木桶,此时幼嫩的小山羊在热汤中闷了十几小时,已成了一道鲜嫩的美食,居然不带一点膻味。这不经意的发现,为家乡的美食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
~~~~~~~~~~~~~~~~~~~
这道看似简单的烹饪技法,其实一切都在考验功夫。要在食材的营养与鲜嫩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掌握好汤水的温度,精准的闷制时间,静耐十几小时的凉却,当然最重要的食材一定要用当地幼仔山羊。再加民间的一些特制秘方,这样做出的幼仔山羊鲜嫩无膻味,表皮洁白爽脆,内里肉质鲜嫩。
~~~~~~~~~~~~~~~~~~~这样原汁原味烹饪的温汤羊肉,不仅滋味美极了,而且温补不燥热,当地人一年四季都吃。
当地人卖温汤羊肉从不吆喝,只把熟羊头静静置于木砧前作招牌,无声胜有声的活广告。“挂羊头卖狗肉”是绝不可能出现。大家心知肚明,唯有当地"四亭"、"沟下"村庄的羊肉才能制出清香的香味,而嫩脆、晶白的脆皮就是货真价实的广告。
温汤山羊制法绝不能投机取巧,慢工出细活,该到的火候一定要精准、该等待的时间一定要有耐心、该给汤里的配料绝不能少,这才成就一道赞不绝口的美食。当地人的认真、耐心、忍耐、肯吃苦都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这一盘温汤羊肉了。
温汤羊肉,对我来讲不仅是一道唇齿留香的美食;吃着它,仿佛吃着自已的童年;品偿它,是细细地体会家乡亲人暖暖的温情;
想起它,无论生活中出现怎样的复杂人事,要经历怎样的艰难困苦,它都是我坚实后盾,源源不断地给我温暖、希望与力量;温汤羊肉,那是浓的化不开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