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过得好与坏,顺心不顺心都是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不必从外界索取什么,更不应该向外界抱怨什么。
如果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更有资格开心一点,既然自己的事只与自己有关,那又为什么要为外界难过呢?
不多说,不多想,不有所依,不有所谓,不有所累。
1
独立是一种自知和自重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
当你遭遇不公的时候,是不是在抱怨:命运为何独对你如此?
当你心怀不满的时候,是不是也会变成碎碎念?
当你身处逆境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全世界似乎都欠你一份成全?
其实,这个世界从不偏爱于谁,也从不欠谁分毫。只是有些人把自己过成了全世界,而有些人把别人当成了他的全世界。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纵然我们要与不同的人关联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但是在这些角色之前我们更要成为我们自己。
无论你此刻有多么愤懑和不甘,无论你此刻是否已崩溃到极点,请记住,那都是你自己的事情。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没有义务为你的负面情绪买单。
三毛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我们都需要为自己的生命负责,而不是去依赖和依附任何一个人。
有一句经典禅语:万物皆非我所属,但是万物皆为我所用。
学着不要习惯去依赖任何一个人,如果你的脑子里哪怕有一点点依赖别人的想法,即使那只是想获得别人的一点点的帮助都是错误的,在任何时候你只能靠自己。
我们并没有与这个世界割裂,而这恰恰反映了一种高度的自知。一个人只有拥有高度的自知之明才能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毕竟知人者智、知己者明、知己方能知人。
而当一个人与全世界对抗的时候除了不自知还有不自重。请问,当你心怀怨恨,牢骚满腹的时候,你把自己的自尊置于何地?又将自己的内心安放于何处?不知不觉间早已丧失了自己。
若是如此,那不是这个世界欠你的,而是你欠这个世界的。
2
让别人成为别人亦是一种尊重和成全
有时候,我们或许能做到给自己留空间,却很难给别人留余地。我们或许可以自己关照自己,但是却往往不让别人做选择。
如果说让自己独立是一种自知和自重,那么给别人独立选择的权利更是一种成全。
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或者指手画脚或者是好心提建议的人,但是任何事情皆有尺度,即便是好心提点也要把握好分寸。
有时候将好意过分地强加在别人身上就变成了负担。因为你只是自己满足了自己的内心,一厢情愿的认为别人应该接受并且必须接受而忽略了别人可能会陷入不想接受你的好意但是又不想伤了你的好心的双重为难。
有时候在尊重的基础上施加好意是一种最基本的教养。
所以给自己一个做自己的机会,也给别人一个做自己的机会。
你自己只与你自己有关,别人的事情也应只与他自己有关。
3
放下外界,留下自己;放下嘈杂,留下灵魂
你在害怕失去什么?那些东西根本从来不属于你。
你在忧虑什么?那些事情根本和你没有关系。
你在迟疑什么?那些困难根本没有真正阻碍过你。
你在患得患失什么?除了自己我们根本就无可失去。
这个世界从来都没有亏欠过我们,无论顺境和逆境其实都是外界的赠与,只是我们如何看待。就连烦恼本身也从不真正属于我们,只是我们自以为是地把它与我们绑架到一起。不管你以怎样的情绪对待它,它就在那里,你认为它属于你,它就属于你,你认为它不属于你,它就不属于你。拥有还是放下,不过就是一种心境罢了,而选择权在于你自己。
大凡心性洒脱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比如苏轼: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真正的成熟不是对外界持有怎样的情绪和态度,而是发现与自己无关。
人生其实最应该学会的不是如何拿起而是如何放下,因为我们除了自己本一无所有,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失去的。
人最宝贵的财富是内心的丰盈,而人只有在最安静的时候离自己的灵魂是最近的,放下外界,我们才能更好的看清自己,读懂自己。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
——南森
每个人不快乐的根源其实根本不在于外界,而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是自己不够强大,不够自信的表现,所以快乐的根源只有一个就是做自己。
我喜欢适度的孤独,心灵上最释放的一刻,总舍不得跟别人共享
——三毛《温柔的夜》
发现自己,我们才能以更清醒、更理智的方式对待这个世界,以更温柔的姿态对待自己。
我们越往后走,生命就越轻。慢慢地我们会失去青春、失去健康、失去所有本不属于我们的身外之物。直至最后留下一颗高贵的灵魂足矣。
作者:一颗坚韧的螺丝钉
公众号:一颗坚韧的螺丝钉(ykjrdlsd)
����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