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家里和父母相处,父母说什么就听什么,实在不愿意了,大不了哭一通;在幼儿园和学校里与同学相处,开心了手拉手一起玩,不开心了互相不理睬,或者拌个嘴打场架,事情也就这么过去了。但从来没想过,为什么和有些人能成为好朋友,与有些人见面就红眼。
慢慢长到二十多岁,读了几本书,才渐渐知觉,有一种东西,叫三观。而在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中,三观是多么的举足轻重,它比我想象中所发挥的作用更为凸显。有时候和亲人、朋友或是陌生人相处,心中出现的少了以往那种混混沌沌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感觉,而是越来越清晰地浮现出这个人三观清单,他人在我心中的形象,是40%的感觉,加上60%的三观清单。这两个因素之间的比例差额,也许会随着自己变得更理智而增大,感觉部分变得越来越小,三观清单变得越来越重要。可我不是机器人,所以感觉部分也不会无限缩小,感觉仍然很重要,它是理智无法抉择时候的灵药。
今天重点想说的,是三观清单。
先说点远的,我最近发展了一项新的爱好——研究星座,其实星座很有意思,按照出生时间把人们分成12种星座属性。每一种星座的人群,都会有几种特别相似的性格,这也形成了人们对12星座的性格定位。举个例子,一提处女座,脑子里立即会出现哪些形容词?洁癖、完美主义者、挑剔、毒舌、稳妥...提到摩羯座,我们又会想到 工作狂、沉稳、闷骚、高冷傲娇等等;射手座呢,爱自由、爱旅行、花心、交际小达人、乐观开朗... 星座不会百分百全中,毕竟一个人性格的形成还要受成长环境、父母基因、人生阅历等等很多方面的影响。
但在研究这些星座性格的过程中,我发现人与人的三观是如此的不同。有的人天生爱追求新鲜事物,有的人喜欢过平凡的生活;有的人很情绪化,有的人却擅长控制自己;有的人目光长远,认定人生应该先苦后甜,有的人充分展示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主义精神;有的人呆板消极,有的人灵动乐观;有的人得过且过,有的人追求事事完美;有的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有的人恰恰相反...... 有些品性之间可以相互包容、相互补充、相互调节,但有的性格特点却针锋相对、不共戴天。人们作为多种性格特点的合成体,面对另一个性格特点合成体,在共同展露不同性格特点的情况下,会对对方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或赞同,或欣赏,或反对,或不屑... 我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开头提到的那些情况:有的人能成为好朋友,有的人只能做合作伙伴,而有的人,必须敬而远之。那取决于我们的各个小性格对他人的各个小性格的态度。
还是来举个例子,我和我的闺蜜。其实我们是相处了大概一周之后就发觉很投脾气,进而维持了五年的高质量友谊,彼此是除我们自己外最了解对方的存在。她是完美主义者,做事一丝不苟,人际交往能力者,乐观开朗;我是踏实做事、不达目的不罢休,态度积极昂扬向上,人际交往能力稍差。我们都有勃勃的事业心,不惜辛苦付出,做事讲求效率、直逼目标,并且坚信安全感是自己给的;我们都热爱生活,我小文艺,她少女心,认定高质量的生活是少而精;为人处事上,她是我的师父,学识广博方面,她又很敬佩我...... 所以你看出来了吗?在我们的主要性格里,没有相冲突的不共戴天的因素,大部分是共同点,另少部分是互补点,或是令对方欣赏的点。这种状态下,我们相处起来特别舒服自在。但偶尔也有让对方不赞同的小性格,不过跟原则底线不冲突,我们也乐得忽略。相反,有个我们的同班同学,说话也会花言巧语,做事也是用尽全力,事业心蛮强,但我和闺蜜两个人都尽量远离她,因为在“可不可以擅自利用朋友来获得自己的利益”这个问题上,我们和她的观点天壤之别。原则性问题出现了不同意见,朋友还怎么做。
有的人很聪明,对待不同的人,展露不同的性格特点,充分发挥片面的优势。比如合作伙伴就是很好的例子。做朋友不见得合得来,做合作伙伴却可以将两个人对待事业的那部分性格强强联合,达到共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这些性格特点和思考方式,构成了我们的三观。鲁迅先生说过“改变人的思想,比治愈人们的肉体困难得多,但也重要得多。”说的对极了。你欲改变他人的思想,却发现困难重重;同理,别人也是这样看你。于是有了彼此谁也不能说服对方,于是急得跳脚、争得面红耳赤的情景。
人生在世,如果不是家人这种血缘强力联系,有时必须纠正三观外,对待生命中遇到的其他人,其实不必非要改变他固有的三观,能做朋友做朋友,能做合作伙伴做合作伙伴,能做情侣做情侣......实在看不顺眼了,大不了笑一笑走人嘛。最怕拎不清的人,心存妄念,看不清形势,像三观不合的做了情侣、做事保守和激进的成了合作伙伴,都是对人用错态度,那结局,也不太可能是 happy ending.
愿我们在成长路上都能找到对的人,选择正确的态度,彼此理解信任,做事事半功倍。这事儿确实挺难,不过,不经历挫折,哪能叫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