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5日,写了第一篇推送。
掰掰手指一算,竟然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从没想过,自己居然真的能断断续续的坚持半年。
在这段时间里,我总共写了25篇文章。
虽然并不高产,但是于我而言,却是一次蜕变。
因为我之所以尝试写作,并非是与别人拉人差距,而是要跟以前的自己诀别。
因此,我选择将昨天的自己作为参照标准,但凡每天能进步一点点,内心就觉得足矣。
回想当初,哪怕只是写500个字的文章,我都能苦思冥想半天,而且还都只是干巴巴的流水账。
而现在,笔下的文字开始变得顺畅,思路也清晰许多,我再也不用为找不到写作话题而发愁。
所以,很多时候,真的不是因为看到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才有了希望。
1. 将书中知识转化为自身血肉
记得叔本华曾说过,“如果只是一味地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那么绝大部分的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
以前的我,虽然也有看书的习惯,但总是看过就忘,为此,我曾无数次地怀疑阅读的意义,久而久之,内心便动摇了。所以,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将书籍束之高阁。
只是后来,当我阅读完《深阅读》、《你的知识需要管理》等书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实践书中的方法。
在阅读时,我尝试着将书中的内容融入自身,并摘抄一些能让我产生共鸣的语句,到后来,我还坚持写书评、写文章等。
不得不说,正是得益于这些尝试,不仅让我意识到了阅读的意义,而且还为我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2.打发独处时的光阴
每个人写作的原因可能不同,如诗人博尔赫斯写作,是为了记录生活;大文豪巴金说,"我之所以写作,并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我又感情".
于筱柒而言,写作还是为了打发独处时的光阴。
试想,这段时间,如果我不坚持写作,那么就会被自己吃喝玩乐过去。空虚之余,内心还会产生深深的罪恶感和后悔感。
现在的我,再也不会因为独处而感到惧怕,相反,我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写下近段时间的想法,构思下一篇文章的框架,思考公众号未来的定位...
此外,写作还让我意识到时间的宝贵,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强迫自己集中注意力,并且用手账记录每天的时间开支。
我想,正是因为这些良好的习惯,才使我的做事效率提升不少吧。
3.建立个人品牌
很多时候,我们总习惯于沉浸在自己水平很高的状态,然而,这并不能用来代替大家的判断。
我们无法强制告诉别人结果,同时还让大家欣然接受,为此,我们必须拿出东西来证明,然后让大家做出自己的判断。
我相信,每个人都拥有区别于他人的优势。因此,为了突出自己的能力,我选择了一个最简单,也最实用的方法,那就是知识共享,也就是所谓的写作。
通过将知识显性化,不仅能让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而且还能让别人知道你拥有的知识和能力,这能有效增强个人的吸引力,促进个人树立人生品牌。
4. 写作是兴趣,或是未来职业
记得吉姆·罗思曾在《雄心的力量》一文中写道,“大多数人总是高估他们在1年内能做的事,却低估他们在10年里能做的事情”。
于现阶段的我而言,写作是一项兴趣爱好,所以我总能孜孜不倦的坐在电脑前码字。
于未来的我而言,写作也可能成为一项职业,因为我们早已生活在一个永远不知道自己明天会面临什么的年纪和时代。
当我25岁的时候,我永远不知道自己26岁时将会是什么样。
就像在我24岁的时候,我对理财一窍不通,压根就分不清什么是货基、债基、股基,更无法想象25岁的自己居然能写出一篇篇的理财文章,居然能给身边小伙伴提供投资建议。
所以,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准备,用最顽强的生命力,让自己在不同的生活场景里都能强大起来。
5. 网络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变化
不得不说,在刚开始写作时,常常会觉得这个过程太枯燥和苦闷,只是看着最终的成稿、后台的点赞,内心却会产生一种深层次的满足感,我想,这或许也是一种动力吧。
为了保持定期输出,我会督促自己阅读更多的书籍,接触更多新鲜的事物,不断地打磨自己的视角、经验和文字。
为了不偏离写作的初衷,我曾无数次的告诉自己,"不追求文章数量,只追求质量"。因为写作是为了提升自己,而不是炫耀自己写了多少文字。
只是有时候,我们总会不自觉的被外界所影响,从而失去自我。
记得有篇文章中写道,作者坚持了50多天的日更,而结果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于是,他开始怀疑坚持的意义。他说,如果17年底,自己仍不能达到目标,就会选择放弃。
对此,我只想说,外界的肯定固然重要,但远没有到达能左右我们决定的地步。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情,就应该一如既往。
反思自己,我的文章阅读量只能算一般,因为仅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到3k(数据来自简书)。
因此,我也会沮丧,但更多的还是一种动力,唯有将自己变得更优秀,才会拥有影响他人的资本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