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段时间北京高考状元熊轩昂在接受采访的时的一段话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高考是阶层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我是中产家庭孩子,生在北京,在北京这种大城市能享受到的教育资源,决定了我在学习时能走很多捷径,能看到现在很多状元都是家里厉害,又有能力的人,所以有知识不一定改变命运,但是没有知识一定改变不了命运。
这个耿直的孩子说的话丝毫没有让人觉得傲娇,反而更加引发人们对“寒门出贵子”的思考。
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排名靠前的答案大多的意思都是:其实不管你承认还是不承认,阶级固化现象越来越明显,教育资源确实是越来越向有钱的阶层集中,寒门的子弟很难再出贵子了。因为一个家庭的经济硬实力、父母的软实力,奠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眼界高低、执行力、自信心和胆识。
正如熊轩昂所言:他们享受了最好的教育资源,拥有了更多的捷径,这是许多的农村孩子所永远也没有办法得不到的。
虽然熊轩昂只是道出了一个事实,可是他的这段话切切实实地戳痛了许多“寒门子弟”的心。
于是有人这么说:“条条道路通罗马,可有人就住在“罗马”。”,“你奋斗的天花板可能是别人的起点。”
那么如果是这样的话,对于中产以下阶级的人,是不是就没有阶层上升的可能性了,那些底层家庭条件差想靠努力来改变命运的孩子瞬间感觉希望被戳破。
2
关于寒门贵子这个话题,我听到的迄今诠释最好的是《超级演说家》节目中有一个叫刘媛媛关于《寒门贵子》的演讲,我想她的这段演讲更能道出寒门和贵子的关系。
先拿我自己说,我们家就是出身寒门的,我们家都不算寒门我们家都没有门,我现在想想我都不知道当初我爸跟我妈那么普通的一对农村夫妇,他是怎么样把三个孩子我跟我两个哥哥从农村供出来上大学、上研究生,我一直都觉得自己特别幸运,我爸跟我妈都没怎么读过书,我妈连小学一年级都没上过,她居然觉得读书很重要,她吃再多的苦也要让我们三个孩子上大学。我一直也不会拿自己跟那些比如说家庭富裕的小孩做比较,说我们之间有什么不同,或者有什么不平等,但是我们必须要承认这个世界是有一些不平等的,他们有很多优越的条件我们都没有,他们有很多的捷径我们也没有,但是我们不能抱怨每一个人的人生都不尽相同的,有些人出生就含着金钥匙,有些人出生连爸妈都没有,人生跟人生是没有可比性的,我们的人生是怎么样完全决定于自己的感受,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抱怨那你的一生就是抱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在感受感动那你的一生就是感动的一生,你一辈子都立志于改变这个社会那你的一生就是斗士的一生。
英国有一部纪录片叫做《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十二个来自不同阶段的七岁的小孩,每七年再回去重新访问这些小孩,到了影片的最后就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里面有一个叫尼克的贫穷的小孩,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变成了一名大学教授,可见命运的手掌里面是有漏网之鱼的。
所以当我们遭遇到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归结到出生上去,更不能去抱怨自己的父母为什么不如别人的父母,因为家境不好并没有斩断一个人他成功的所有的可能。寒门出贵子是概率事件,那么命运也是有“漏网之鱼”的,当我们失败的时候,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原因都及归结到出生上,因为毕竟我们出生是我们所不能掌控的,但是后天的努力的因素是我们可以决定的。
3
海明威说: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如果说一个家庭的经济硬实力和父母的软实力奠定了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眼界高低和胆识,那么在硬实力无法与那些中上经济实力的阶层媲美时,我们有该怎么办?
方法很简单:认清现在“既有条件”,在现有的条件下给与孩子最好的,同时,加强软实力的培养,比如教育,这可能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我们许多父母还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教育的好与不好,成才与否,是学校、老师和孩子自身的事情,父母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只需做好“后盾”工作,甚至还有父母直接就对老师说:“老师,我的孩子以后就交给你了。”最好的教育是来自父母和家庭。
影响孩子最大的不是老师,而是来自父母和家庭。
郭德纲曾经在电视节目《四大名助》中说过:“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哪有什么起跑线?望子成龙的家长,自己没有一个是龙的。”
正如在霍老爷一篇文章中看到的:如果你自己没有阶层上升的愿望和持续的行动力,又怎么可以寄希望于一个孩子草鸡变凤凰,一代人改变你们家族的宿命呢?
与其望子成龙,不如自己成龙。
我们应该努力地去做更好的自己!
行胜于言,是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