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是西方的万圣节了,万圣节也叫诸圣节,在每年11月1日,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则是这个传统节日最热闹的时刻。
很眼馋的看到了美国朋友在家里为孩子制作的南瓜灯(据说南瓜灯是要点上整晚哦),孩子的妈妈可以去超市带着孩子要糖果。
我脑子里是孩子们迫不及待,欢天喜地的场面。
他们将穿着可爱的衣服,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挨家挨户串门,大人们都会配合的准备好糕点或糖果,在孩子们按门铃,呼喊:“不给糖果就捣蛋”的时候,抓糖果分给大家。孩子们可以聚在一起,商量跑几个街区,比谁穿的衣服更搞怪,比谁拿到的糖果更多。
不过是个鬼节,没有清冷的气氛,却充满了童真,满大街的热闹。这种节日,根本就是全社会在为孩子们奔忙,整个街道都是孩子们快乐的身影。
纽约市也会特别在万圣节前夕晚上,举行巡游,让一群吸血鬼、讲师、女巫、科学怪人、著名艺人等一一现身,参观的游客也可以加入巡游的行列,凑成一个热热闹闹的人鬼嘉年华。
因为这些鬼怪世人扮的,所以,虽然有的猛地一看有的吓人,但更多的还是很有喜感,非常可爱,置身其中,更像一个大型化装舞会一样。
每个童心未泯的大人曾经也都是孩子,隐藏的的稚气,此时都能完全释放,所以,所谓的鬼节,变成了全民狂欢。
在浓郁的节日气氛里,谈鬼怪,装鬼怪,淡化了死亡的恐怖气氛,还减轻了生活的压力。
反观我们的节日呢?只有商场门口的布置有趣些,每个节日都积极参与,号称:大优惠,而那又关孩子什么事呢?会有孩子喜欢过清明节吗?
我们的清明节也放假了,不过是上个坟,烧个纸,估计不会有孩子觉得好玩。
他们自己的六一儿童节呢?却连假期都没有。好吧,父母没有假,下班后社区也没有群体性的安排啊?问了班上的孩子,六一也不过是父母带了出去吃个饭,最多看个电影。
大约古时候,我们的元宵节算是个热闹的大节了。《红楼梦》里面甄士隐的女儿就是那个节走丢的吧。
那是会有还能有庙会,猜灯谜,看杂耍,孩子们提着灯出去玩耍、嬉闹、甚至待字闺中的姑娘也能上街诸多家眷陪伴走几步。
现如今,却只有挑个花灯在家里落灰的份儿,又有几个孩子对那个不能用来玩的灯有多大兴趣的呢?
对比中美传统节日的差异,第一点就是:趣味性。
趣味性具体体现在:
1统一的布置
家家户户都要摆放、挂上南瓜灯,当然还可以参考别的鬼怪主题。各个商场,整个商区,街区都是一片红红黄黄的南瓜灯闪亮着,多有意思。
然后居然还有服饰要求,穿着特殊的衣服,甚至还有面具,奔跑在大街上,不要说孩子,大人都会兴奋不已。
2全民性参与
不仅仅是商场超市的活动哦!每个家庭都要布置一番,还有幼儿园、学校,也会布置相关作业。
孩子们可以参与社区活动,走街串巷,大人们跟着忙乎。有巡游活动的,一起出去看看,或者参与都可以。人人都乐在其中。
3浓郁文化氛围
小孩子都会唱好几首节日歌,才叫过节呢。如万圣节的《trick or treat》,圣诞节的《Jingle Bells》……
节日的由来,故事,可以慢慢说,一提到节日幼儿园小朋友都能唱出歌曲,这就叫做深入人心。
好吧,我们的节日貌似一首歌我都不记得啊!提到春节,就想到《春节序曲》,cctv在春晚前会不停播放的那个,可是没有歌词啊,应该不算吧。
讲真,现在基本没有什么节是我喜欢的,高兴就因为图着有几天假可以放。真是希望能过上有趣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