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为取得好的分数奋斗过很多年,那些年,好的分数是我通向光明未来的唯一的途径。
我虽然算不上学霸,但是一直读书成绩不算太差,在每个学习阶段,基本上都属于老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但是来深圳工作的这些年,给小学文化的老板打过工,很多中专文化的竞争者因为出社会早,比我们多了三四年的工作经验,在人才市场上比我们更有优势。很多读书时成绩不如我的却比我发展的好,也有很多成绩比我好的混得不如我。
突然发现,原来曾经追求过那么多年的分数,到社会上工作,什么都不是!读书时候分数的高低没有任何的意义!
所以在萌萌上学之后,我一直不太在意分数。考100当然高兴,有时候考得不好,还没到90分也不会批评他,孩子们都是正常智商,只要稍微用点心,中等偏上就足够了。
但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数学和英语还不错,但是语文才89.5分,特别看到加偏旁的题目居然空着,看图作文更是写的颠三倒四的,没有一点逻辑顺序。我瞬间都没法淡定了。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考试不能空着,蒙都要填上去,填了可能会错,不填就肯定对不了!而且你们学的部首才几个啊,一个个试啊!这个都不知道吗?还有你看作文写的什么啊,一会儿写这里一会儿写那里,乱七八糟的,你平时是这么说话的吗?”我严肃地一顿狠批。萌萌在那里低着头一声不吭。
“而且明天小朋友问你考了多少分,他得100分,你90分不到,你不会觉得丢人吗?”
“很丢人!”
“知道丢人,还这么不认真的对待考试?”
……
是的,我依然是一个好强的妈妈,虽然不强求他做学霸,但是也绝对接受不了他成为学渣。我可以接受他有时候考得不好,但是接受不了他每次都考得不好。
理性上告诉我这次考试分数在他漫长的考试生涯中什么都不算,但是面对一个不好的分数,以及分数背后反映的学习习惯、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上看,我没法掩盖我的焦虑。我的不淡定和焦虑来自于我依然认为分数很重要。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其一,分数是检验他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最直接的标准。孩子们的智商差异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分数的高低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出学习习惯的好坏和学习态度是否认真。萌萌在平时作业中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目就希望我们直接教他解答,而不是自己主动去寻找答案。每周写话作业也是能拖则拖,没办法了才流水账一样的去敷衍了事。我们也没有严格要求他,助长了他遇到困难就想逃避的不良习惯,也没有教他怎样可以做得更好。
其二,孩子的自信心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自己取得的分数上的。今天小朋友问萌萌语文考了多少分,他在那里不吭声,当小朋友再问他数学考了多少分的时候,他迫不期待地说99分。孩子会在一次次考试结果中来形成对自己的认识,如果总是考的分数高,他会很有信心,从而增加对学习的热情,形成良性循环。很少有成绩差的孩子还对学习抱有很高的热情就是这个道理,他们很多因为总是考低分,很早就放弃了学习。他们中可能有的人在社会上遇到了好的机遇,有的人发现了自己的特长进行发挥,终于有所成就,但是更多的人觉得自己无力改变生活状态,一直生活在底层。
第三点就是考试以及分数不是中国特色,全世界都会有,好的分数是我们通往成长、成功路上的通行证。单拿我们的高考来说,是有很多人在这条独木桥上落下依然混得风生水起的,但是企业管理层中高学历者的比例一定远远高过低学历者。过去一二十年,中国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很多没有读很多书或者读书不太好的人遇到了好的时机,发展的很好,但是这样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以后是学习能力强的人的世界,那现在我们只能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孩子的学习能力,并且要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好的分数非常重要,不好的分数反应出的不仅是孩子的问题,也有家长的问题。下面就给自己留个小小的任务:一、和孩子一起找出目前存在哪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以及哪些学习内容属于薄弱环节?二、通过网络和书籍给到的经验,以及结合孩子的时机情况做出改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