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霄山
正如贾平凹先生说的,“朋友是磁石吸来的铁片儿,钉子,螺丝帽和小别针,只要愿意,从俗世上的任何尘土里都能吸来。”可以说,只要你有地位和利益,各色的朋友都会聚过来;你一旦失去磁性,绝大多数人就会弃你而去。
看透了就好,“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古人早有总结,为何还执迷不悟呢?除非你想自己骗自己。不要说名人,就是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是如此,你风光时身边朋友自然就多,你落魄时能有一两个人关心你,就算做人成功了。
对朋友的定义,二月河先生说,“朋友”二字,在于“朋”,没有你高我低,是一种平等关系。有了这种心态才能交到朋友,达到这种状态才能称得上真朋友。
什么样的朋友最珍贵呢?自己从小到现在一直对这个问题有所思考,可能有失偏颇,不妨聊聊。
如今能记得的儿时小伙伴寥寥无几,之所以能记得,是因为有过共同美好的童年时光,能玩到一起,没有过多的功利心理和私心杂念。
那时尽管年龄小,但也有幼稚的人际关系心理,谁对自己好谁对自己不好,作为衡量朋友的一个标准。当然自己也有一个前提,首先是要对别人好,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为别人保守秘密,为了去玩可以一起忽悠家长欺骗老师,有好吃的好玩的东西要向小朋友分享,有什么心里话也可以相互诉说。哪怕一起玩打仗的游戏,也要努力和自己认可的小伙伴一起,建立起一种同盟关系。当然那时候也有个别爱打小报告、爱占便宜、嘴巴不严的小朋友,久而久之就被我们划出去了。
儿时交的朋友是真切的无邪的,感情也是深厚的,以至于随父母工作到北方以后,还经常会写信给他们,三番五次地回去看望他们。直到自己工作前,还一直惦记着这些儿时的朋友,并成为了永远的记忆。如若现在遇到,回忆起童年往事,也是一种超级享受。
稍大一点上了中学,来到一座北方城市,因受地域文化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交往的同学朋友中充斥着哥们义气。那时听这些同学和朋友们嘴里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仗义”和“仁义”,经常拍着肩膀以“兄弟”相称,很有一股“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梁山好汉精神。视朋友的父母为自己的父母,把朋友的事当自己的事,谁家有事大家一起去帮忙,谁受了欺负也有朋友为你出头。在这个朋友圈里,会有大家庭的感觉,有时候还会觉得朋友比家人重要。
可能受地域的影响,见面的时间也不多,这些朋友也逐渐联系少了,但那时候建立起来的深厚感情却一直存续着,直到现在家中有事需要帮助的关键时刻,只要你说出口,这些“铁哥们”仍然会出手相助。虽然谈不上“生死之交”,但每逢朋友生日,都会彼此问候,这也称得上一生一世的珍贵朋友。
再到后来,朋友之间的情感成了一种“战友情”,尽管没有“出生入死”,但比“发小情”、“同学情”和“哥们情”要深厚一些,毕竟是一起摸爬滚打出来的,大家的理想和目标趋于一致,而且有着比较一致的生活习惯,这些朋友是十分值得珍惜的。直到如今,看他们发的朋友圈,仍有许多认可的理念。
工作后,人际关系越来越复杂,遇到的真心朋友也越来越少,表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一旦触及到利益,有的朋友就变成了唯利是图、背后使坏的奸诈小人,毕竟身处在这个功利社会,不可能保证所有朋友都不被沾染。社会嘛,有好就有坏,没坏的怎么能突显出好的呢。
人到中年,自己对“朋友”的定义也有自己的看法。年纪长了,时间有限,精力有限,人就会自私一点,更加慎重交什么样的朋友,除了正常人际交往外,更多的会注重精神因素,因为都中年了,还是要以精神愉悦为主,尽量交一些有价值观相近、共同爱好、情趣相投、实诚的朋友,要坚决摒弃一些功利、无趣、虚伪的朋友。
朋友之间交往,首要的不能添麻烦。凡事尽量不要麻烦朋友,更不能占人家便宜,除了礼尚往来的礼节,不能过于物质变了味儿。如果太功利和有目的性的话,会让对方感觉不舒服,时间长了就会疏远,能体谅人的朋友更易为人接受。
懂得换位思考,也是交友之道。不要苛求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朋友一定会帮助你,帮你是情理之中,不帮你也是情理之中,换成自己会怎么样?有困难要立足自己解决,自己强大了,才能拥有更高层次更可靠的朋友。我相信,只要你做人成功,只要你真有困难,一定会有朋友帮你。
交朋友不能求回报。朋友有事求你,能帮就要帮,帮人家是朋友之道,不要求回报。知道感恩的朋友迟早会还给你,不知道感恩的朋友你老记着他,那也太劳神。
这么多年,三教九流交过不少朋友。我觉得朋友大致分那么几类吧。
有一类是饭桌上的朋友,也称“酒肉朋友”。吃一顿饭,喝上几杯,聊个海阔天空,也不失为一种快乐。在这里,聊天快乐是第一位的,闷头吃饭的,只能叫“饭友”。这样的朋友容易失去,没有饭局了,也就没有交流的物质基础,也就疏远了。
另一类是“虎朋狗友”,这类朋友“义”字当头,也有“利”的一面,他们有一定的目的性,有的还认为朋友就是用来麻烦的,有时候会给你添乱,这事那事的。如果你想麻烦他,其中的一些会成缩头乌龟或者不见了踪影,但如果在你落难时,个别能雪中送炭,也是值得交往的。
还有一类是“清水朋友”,遵循朋友之交淡如水的原则,你不求我,我也不求你,相遇了聊聊时事啊、文学啊、历史啊什么的,纯精神交流,对于达到一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来说是比较理想的,称得上是一种良友。但总感觉他们生活在真空中,好像跟现实有点脱节。
不多见的是“谏友”,这类朋友在你的人生中不多,能指出你的问题和毛病,跟你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也许他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如果他是真心的为你好,也是难能可贵的。这类朋友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自己的真假美丑善恶,感受到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美好的而不是丑陋的,善意的而不是恶毒的情谊,遇到这样朋友要珍惜、感恩、知足。
人嘛,总不能脱离实际,因为你总要生活,生活中总有很多麻烦和力所不及,当困难的时候有人能帮助你,至少是能信得过的朋友,如果他又无所求的话,那就更值得交往了。诚然,你要有你自己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