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作?
1、写作是把你同一段时间重复销售很多很多次的极少数选择之一,也是相对来看最容易成为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
把一篇文章写完放在网上,那么这一段时间就相当于出售了,如果有人阅读更好了,有人阅读又点赞了那就是意外惊喜,再如果有人阅读、点赞又赞赏了,说明那一段时间已经获得盈利。
另一方面,在写作能力上,绝大多数人的起点都是相同的,没有一个人生下来就会写作的;同时写作这项能力与金钱不同,又不能通过遗传获得,在起点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再次写作能力可以通过刻意练习获得,能否在这方面获得提升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后天的努力。所以这是普通人起步的台阶之一。
2、写作是最高效的沟通能力,沟通能力从底层决定了一个人可以获得的资源及其质量;这一点恐怕我们在日常生活应该深有体会,与同一个人聊天,不同的人能获得不一样的信息,甚至有的人还能从谈话中“套”出关键信息。比如谍战片中的间谍们,通常都有较强的沟通能力,这样才能够在与别人交谈中获得自己需要的情报,甚至有可能得到“机密”。
3、写作是可以与成长并联的事情,使成长有迹可循。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对一个概念的反复打磨、思考。写作是对我们自己思考的记录,每一次记录都能让自己发现之前思考路径,从中找到可以提升的区域,以及检验自己是否深入思考了。
4、写作帮助你记录眼下的窘迫,提醒你要认真准备,纠正低估别人高估自己的认知偏差;我们大脑有遗忘痛苦的功能,每一次失败带来的体验很快就会被忘掉,导致再次准备时依然从0开始,想当然的认为这个任务“很简单”。而写作不仅可以让自己记住那种痛苦体验,还可以让自己再有机会时,更好的把握。
5、持续写作是锻炼自己学习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有效沟通能力的最直接、最低成本的方式。写作时对于字句的雕琢,逻辑整理,写作中的持续打磨和思考都是对自己能力的提升。
普通人能写好吗?(这个想法与普通人就是相同的)
1、普通人是因为永远普通的活着才最终成为普通人;因为从一开始想的不一样(与那些终究碌碌无为的人不一样的思考),最终才变成不普通的,在起点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
在薛兆丰老师《北大经济学课》中,关于歧视的描述就是一个“不一样”的思考。其中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描述很涨知识。政府一开始判断商业银行对于弱势群体有歧视行为,于是在政府这个后盾支撑下,银行放松对借款人的审查,最终酿造了次贷危机。在这个案例中歧视被认为是不公平的,可是为了公平付出的代价更大。
写作会不由自主的促进自己去思考,去寻找、搜集更多的案例,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反对我们观点的案例,支撑我们观点的案例,给自己更多的机会审视我们手中拥有的观点。
2、摆脱普通人标签的方法,先做起来再说,用活在未来的方式思考做事,拿未来已经实现理想的自己与现在已经成功的人相比。
我们不由自主的就会活在当下,用当下的自己与已经成功的人的未来作比较,第一点已经说了普通人之所以不普通是因为想的不一样,所以与其打消自己的积极性,不如反过来想,拿未来已经成功的自己与现在已经成功的别人比较。
与其一直等待着自己准备好,不如索性去做,以当下自己为起点改变思考问题的方式,让自己从起点变的不一样,让未来的自己成长为理想的样子。
3、我写的那么差,别人写的那么好,怎么办?
没有人一开始就能站在山巅。
等我准备好了再写吧!那又掉入误区了,什么时候是准备好呢?等攒够素材?等肚子里有足够多的货了?等我逻辑条理清晰了?…很可能你认为已经到了所谓准备好的节点了,下笔写的时候依然发现自己写不出来,或者写着很费劲;另外,如果头脑里没有植入写作这个概念,很多的素材、观点、概念就算是明晃晃的放在那里也看不见,即睁眼瞎。这就像懒人眼里永远没有活,而在比较勤快的人眼里,处处都有提升的空间。
所以与其等待完美的时刻,不如直接开始,与自己的作品一起成长。而且一旦你成长了,你对作品的要求就会提高,你的标准也会提高。
4、我该如何开始呢?
直接就开始。
今天留言有位校友的分享很有指导意义。
刚开始写不知道写什么,就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要停下来,写15分钟,乱写一气,写一篇短文,再进行修改,这样写上一年。
其中还有一个千字计划,正好与我最近对自己的要求贴近。其中500字写日记,写今天的想法,今天的见闻等都可以。另外500字就进行随意性创作,写今天在街上看到什么,比如看到别人挂着洗干净的婚纱在外面,你想这是为什么,有几种可能,把这些写下来。这样训练自己的想象力,构思力,和虚构故事的能力。
最后总结:写作是每个为了实现财富自由的人必须学会的能力,方法就是直接开始。
千字计划第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