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我们认为自己所知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东西都只是一个模型。虽然我们的模型确实与现实世界高度一致,但远未达到能完整地代表真实世界的程度。
本篇文章的目的是将书的作者所提到的在人类认识系统时会遇到的六大障碍用来分析作者所观察到的世界,进而加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
个人认为这本书《系统之美》里面提到的模型可以作个人分析世界系统的一个模型,就像开篇引用的那句话一样,我们认识世界是对世界的一个抽象。如果有我们在心中有一个经过自己分析,小心斟酌的模型,并以它为思考框架,用来分析真实观察到的世界的系统,聆听系统的声音,听它告诉了我们什么,并发现如何顺应系统的行为。换句话说就是发现真实世界的趋势,顺势而为,使我们的价值观更好地与之匹配,从而创造出另外一些更好的事情来。
我们无法控制系统,或将其搞清楚,但我们可以与系统共舞!
正文
1、被表象迷惑
如果把系统视为一个黑箱子,那么事件就是这个黑箱子时时刻刻的产出。相关的事件是积累形成动态行为模式。而决定系统的行为模式是系统结构。
用股票市场的例子来说明,每天股票市场的涨跌是一个事件。
而我们所说的牛市是一段时间股票市场整体上涨,这是行为。
因为股票市场的涨跌是由股票市场的交易双方所决定。由书中提到的几个系统基模进行分析,我认为股票市场的结构可以简化为这样一个系统--一个存量(股市市值)两个调节回路(买方与卖方),并且具有时间延时。
具有两个调节回路使股票这个系统可以表现出三种行为:上涨,平稳,下跌。而因为具有时间延时(买卖双方感知到价格的波动从而作出买入与卖出的操作)所以在三种行为模式上又会表现出波动。
如果新闻报道有深度的话,它会把当前的事件与历史背景联系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行为层面的变化趋势。为什么我们要了解历史,我要要从人类过往的事件中认识人类系统的行为模式,而研究人类的进社会学是实图了解人类系统的结构。
对于我们个人来说,为了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是不是也应该建立起一套可以追溯的档案系统呢 ?
2、用线性思维思考非线性的世界
学过基本数学知识的同学应该都知道什么是线性。打个比喻来说一块钱可以买一包卫生纸,那么两块钱就可以买四包,100元钱可以买100包。 这就是线性。
但是世界上的绝大多数现实系统都不是线性的。还是买卫生纸的例子为例,往往在在超市中50包装的家庭装卫生纸,它们可能比单独买还要便宜可能只用花40元就能买到。
但是我们的大脑往往是很难理解非线性的系统。举个例子如果你现在收入是每天100元,如果往后的每天你的收入在此基础上每天基础上每天增加10元。
问:多少天后你的收入能够翻番?
我想大多数同学能够一口答出来10天。
是不是很简单?
那么我换个问法:如果后一天比前一天每天收入比前一天增长10%,再问同样的问题你能不能一口答出来呢?
我猜你下意识的想法就是想找计算器。现在我告诉你的答案,大概是七天。 怎么得来的呢?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个简单可行的计算指数增长的计算方法。
对于指数级增长来说,存量翻倍所花费的时间,约等于70除以增长率(以百分数来表示)。
举例来说,如果你把100美元存入银行,年利率是7%,
那么10年后,你的钱会翻一倍(70/7=10);
如果利率只有5%,那么这笔钱要翻倍就需要花14年时间。
我的猜想,正是因为非线性的系统需要更多的计算量,所以我们的大脑往往很难处理非线性的世界。
理解非线性的系统对我们有什么用?
1、明白积累的重要性
有什么东西是可以积累,而且积累是非线性的呢?
- 与你所爱的人的情感账户的积累。
- 自己声誉的积累。
- 金钱的积累(金钱积累的越多投资回报可能越大)。
- 知识的积累。
- 良好习惯的积累。
- 思维的积累。
- 身体的积累,积累一个好的身体。
以上东西都属于我们日常事务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因为积累的整体过程也是非线性的,在最开始的时候往往看不到明显的效果,所以我们的大脑往往会主动忽视它们。但是只要你有足够的耐心,比如积累上一段时间例如3个月,你就能够看的明显的效果。
为了自己的目标不断段做积累,找到有积累效应的事情不断做积累,可能是你早日达到自己的目标的一个捷径。
3、不能恰当地划定边界
ps: 关于这一点我还没有特别深刻的理解,这里就不多阐述。以后等学习到一定的程度回来再看。
作者在书中提出在划定问题的问题的边界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1、明确目的
2、不同的问题采用不同的边界
3、适当划定边界的范围
4、无法看清各种限制因素
1、找到限制系统的主要因素
对于系统来说,最重要的一项输入是限制或约束力度最大的那个因素。
例如,对于一个只有10平米的煎饼店,每天在等待吃他的煎饼的人都会排起长长的队。那么这是限制这个煎饼店的成长(营收)的限制因素可能就是单位时间产出的煎饼量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那么作为这家店的老板就可以通过杂事来增加供应。
2、随着系统的成长,主要的限制因素会转移
再用上面的例子,这家店主现在供应了10个店员,但是学发现还是没法满足消费着的需求,但是他们的店已经无法容纳更多员工(前面提过只有10平米)。这是这个店的限制因素就变成了这家店的面积。
3、任何成长都存在限制
任何成长都存在限制,有些限制是自发的;而有些则是系统施加的。从根本上讲,关键不是追求持续成长,而是选择在哪些因素的限制之下维持生存。
5、无所不在的时间延迟
1、对系统的时间延时的偏差
在现实中,我们身边往往有这种小伙伴,或者我们自己就是这样--卡着时间去赶火车,赶飞机。经常会出现错过火车与飞机的情况。还有在完成作业或者是在做计划时往往会出现完成事情的时间往往超出计划的时间。这就是我们没能很好的感知到系统会出现的延时。
这个估计偏差也可能心理学上的的认识偏差引--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
这里有一个解决办法,即在我们在预估做一件事所需要花费的时间的计划时最好在我们自己的估计得基础上*3。
2、认识系统的延时
系统无处不存在延时。这也是我们这个宇宙的特性所决定的。就算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东西--光,也需要一段时间从A 地到达B 地。
土地污染的治理需要时间,病毒的扩散需要时间,一个国家的改变需要时间。
认识到时间延时的特性,提早准备,或耐心等待,能让自己更加平静的面对这个世界。
为了培养我们的时间感,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
用一个小本子,记录下自己完成每项工作的时间。这样多次以后,或许我们对时间的感知能力会加强。
为了应对系统的延迟,养成一定的预见性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活在未来。对未来做提前准备。坚持将自己的时间重心放在重要而不紧急的事件上,例如做积累,对未来做规划,做预防性措施等。
6、有限理性
“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提出的。
有限理性意味着,人们会基于其掌握的信息制定理性的决策,但是由于人们掌握的信息通常是有限的、不完整的,尤其是对于系统中相隔较远或不熟悉的部分,由此导致他们的决策往往并非整体最优。
并且,我们甚至不能很好地解读自己所掌握的那些有限的信息。即使为了最优化自己个体的利益,我们有时也不能做出完全正确的决策。
1、我们会对风险做出错误的估计。
2、我们也容易过度夸大当下状况的重要性,对眼前的验
非常重视,而未对过去给予足够的重视。
3、我们会更加关注当前的事件,而对一些长期的行不那么关心。(也是上一节讲的时间延时)
4、不能正确地评估输入的信息的重要性。
5、我们不会全盘接受自己不喜欢的,或者不符合们心智模式的所有信息。
要想改变行为,首先要跳出你所在系统中固有的位置,抛弃当时观察到的有限的信息,力求看到系统整体的状况。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可以重构信息流、目标、激励或限制因素,从而使分割的、有限的、理性的行动累加起来,产生每个人都期盼的结果。
对于一个比较大的系统来说:
系统中每个角色的有限理性可能无法产生促进系统整体福利的决策。
要预防有限理性要怎么做?
对于个人而言,这里提出两点指导自己的原则:
1、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将已知信息从大脑中清理出来,让大脑有更多的带宽出来其它问题。考虑问题时尽量写下自己所知道的信息与不知道的信息。试图从多角度思考自己已有信息。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掌握不知道的信息。
2、多做能够转换视角的事情。首先可以通过看的小说,历史,电影或与人交流的方式转换视角。在这些过程中将自己带入主公或者对方的角度进行思考,预测对方会作出怎样的选择。其次,通过转换物里视角的方式强制转换自己的视角,例如出国留学,在不同城市旅游,变化不同的职位等等。
对于一个团体而言可行的解决方案:
必须对系统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改进信息、动机、抑制因素、目标、压以及对某些特定角色的限制等。
最后
当然这些的不是简单的事情,以上只是一些道的指导,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不断的实践,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模型。多思考,多观察,多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