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兰心:“如今,再也不是谁没有谁就活不下去的年代了,爱情来来往往,一段结束,一段又开始,这是常态,不再沉湎过去不适合的感情,也不害怕未来是否有幸福,懂得珍惜当下。”
20岁的时候看《胭脂扣》,觉得梅艳芳扮演的妓女如花美艳有韵味,而张国荣扮演十二少振邦风流慵懒,眼神忧郁。
两个人在里面演绎得天衣无缝,一个眼神就可以含情脉脉,太配了。
整个剧情围绕着一个哀怨痴情的妓院红牌姑娘如花,甚至变成女鬼也要来上来找回旧爱。
现在年长10岁,重温看了一遍,感受又不一样。之前只看到一种热恋中的激烈,甘愿为爱付出所有,而现在看到另外一种平淡如水般的爱情,一切随缘。
前者比后者更浓烈,但后者比前者更现实正常也更持久。
如花是青楼多才多艺、多愁善感的红牌姑娘。
十二少是南北行三家中药铺的阔少,身份高贵。
镜头一转就到了53年后,如烟的鬼魂来到了报社,请求记者袁先生刊登寻人启事。
记者袁先生介绍了刊登事项,如花嫌不明显,但袁先生觉得有缘就可以看到,而如花却坚定地回了一句,他一定会看到。
其实从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两个人的爱情观,袁先生就是一切随缘。而如花却是对自己或者爱情有点过度自信了。
后来她跟着袁先生,给袁先生炫耀她之前的风光,别人摸她颈子、耳朵多少钱。
她想跟着袁先生回家,不想当游魂野鬼,袁先生表示拒绝。并且说他还欠她50元,还有登报330元。
如花又自恋地说,以前有人想摸我的颈,袁先生真的无语了,赶紧说我不想摸啊。
这一点我看笑了,如花沉浸在自己的爱情世界里,以为全世界的男人都围着她转。
后来袁先生打电话给女朋友说带了一个女人回家,而女朋友毫不在乎的口气,其实她心里已经非常了解这个男人,不可能出轨。
袁先生和女朋友认识了四年,虽然没有结婚,但是两个人在一起过得蛮好。
而如花和阔少却在一起热恋半年,就因为不能结婚要殉情。但自古以来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都会阻力很大。
而振邦的母亲在拒绝她进门,也是分析得有理有据。
第一、因为她的身份,无论是1934年,还是2019年,就连普通家庭都是不愿意接受妓女的。
第二、她儿子振邦才24岁,还没有成熟,再过两三年说不定就变心了。
第三、振邦父母家大业大,也有指腹为婚的妻子,总有一天在外面玩累了,振邦还有很多退路。
而此时如花依旧非常坚定地说,振邦也不会变心。
从头到尾都看到如花如此相信爱情,可谓用情之专,用情之深。
十二少当时肯定也喜欢如花,因为一见钟情她的美貌才情。
所以他拿出有钱公子哥的那一套,又是送浪漫对联,又是送高端铜床,又是每日的甜言蜜语,满足了女人对美好爱情的所有幻想。
哪怕家里人反对,他也在外面租了一间房子,与如花过起了小夫妻的生活。
但是生活落实到穿衣吃饭,交房租与抽鸦片上面,十二少就担不起这份责任了。他所有的富贵和潇洒都是原生富贵家庭给他撑着的面子。
迫于生活,如花又不得不偷偷出去接客,然后花钱给他买了一套高级西装。
如花身边男人无数,却为了这个男人,用尽所有的心思。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爱情。
而这套西装就象征着爱情,振邦认为衣服皱了穿着舒服,旧了就丢掉,人旧了也丢掉,但是说如花有几个模样:男人妆、浓妆、淡妆、不化妆,他丢掉一种模样,还有第2种模样。
实际上男人多数是喜新厌旧的,就如同女人对待衣服的态度,每换一个季节,总觉得衣柜的衣服少了不够更换。
然后振邦因为爱好唱戏,所以想跟着去学唱戏,从学徒开始,要吃很多苦。
但是师傅当时就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唱戏就是将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直接给演出来,但是戏演完了还不是得继续人生拖拖拉拉的痛苦。就比如学戏也要先学会伺候师傅。
而当时十二少没有说话,反而是如花在那里打圆场说,玉不琢不成器。
女性的心理年龄比男性的心理年龄要成熟。虽然他们两个年龄相差一岁,但总感觉他们像是一对姐弟恋。
所以女孩子在找男朋友之前首先还是要考虑找比自己大几岁的人,这样心理成熟度就平衡了。
振邦去学戏曲的时候,如花就跟着在旁边伺候他,并且一直心疼他很辛苦。
当台下看戏的父母来后台找他,让他立刻跟着回家。
这时如花站出来说,让振邦先演完这部戏再说吧。
振邦父亲说,我们家的事还轮不着你来插嘴。
虽然振邦看见如花被打击得毫无脸面。
但他并没有帮忙说一个字。只是后来在戏剧地摊买了一个精美的胭脂扣,就哄得如花不计前嫌,泪流满面。
从认识十二少的时候,如梦就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迷信求签方式上,当她把这些求来的上签读给他听时,而十二少却在独自哼曲,全然理解不了如花多情的心思。
其实可以看出两个人没有多少感情的共鸣,更多的只是女人的痴情。
哪怕天亮了,阿楚问如花的鬼魂怕不怕?她说不知道,但是很明显妆慢慢化掉了。原来鬼是不能见光的。
如花在未知凶险情况下,也要从下面来找十二少,只是因为她在下面到处找也找不到,等也等不到。
爱情已经成为了如花所有的信仰,她不计代价心甘情愿付出所有。
而袁先生可怜同情如花,他女朋友阿楚了解情况之后,也一并同情她,于是两人同心协力帮如花一起找人。
在香港各大报纸登上寻人启事,寻找十二少,三八一一一,但是最终没有等来那个人。
晚上的时候,如花一个人躲在房间悲痛地哭起来,阿楚去劝慰她。
回来与男朋友在一起讨论,她说起如花,有点羡慕她,一辈子跟着一个男人那就是幸福。
如花的见解相当局限,她只生活在以爱情为主导的日子,没有了爱情就没法过好日子。
如果放在如今的话,普遍的看法是爱情能当饭吃吗?答案肯定是不能。
而袁先生认为如花这份爱情太激烈了,如果是他,也受不了。后来他们相互问了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你会不会为我而自杀?双方的答案都是一致,不会。
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爱情,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如果动不动为情自杀,确实就是太失去理智了。
后来袁先生与女友一起去古董店,无意中发现一份当年的报纸,也发现了十二少并没有死。
而如花完全不相信,因为她提前在酒里放了40颗安眠药,特意让十二少喝了三杯酒,她自己喝了一杯。
目的就是害怕自己走了,而十二少没走,跟着别人一起过日子。
她忍受不了她爱的人与别人一起生活,所以说如花的爱是自私的。
她实现不了愿望,也把对方给拉下水,得不到的,别人也不能得到。
这份爱情是痴狂又狭隘的。
但真正的爱情是无私的,无论最后走没走在一起,希望对方好就好。
就比如金岳霖对才女林徽因的爱情,哪怕得不到,也希望对方幸福。
袁先生女友阿楚也认为如花自私,一气之下逼走了她。
最后嘴硬心软的她也想明白了,如花可以为爱殉情,这就是真伟大,这件事情她做不到。
而男友袁先生说:“我们都是普通人,过一天算一天,高兴就行了,没必要为爱殉情,人命关天,没那么严重。”
其实这才是最正确的爱情观,毕竟都是普通人,如果为了失恋离婚想不开,那这份爱情的责任也太大了吧。
后来终于找到了十二少,如花最开始认错了人,以为在台上唱戏的那个白面人是他,没想到真正的十二少正在片场跑龙套,居无定所,贫困潦倒。
而如花对着他唱了当年相识时唱的那些戏曲,勾起了十二少的回忆。
如花留下了最后的告别:“十二少,谢谢你还记得我。这个胭脂盒我带了53年,现在还给你。我不再等了。”
说完如花毅然决然地走了。
“如花,原谅我。原谅我。”十二少一边蹒跚着追着,一边不停地道歉,追了如花一会后,又拖着年迈的身体转身离开,继续苟活,也不愿跟随如花而去。
十二少并不愿意跟随如花而去,为什么不直接挑明呢?如果他直接告诉如花,他不愿意与她去殉情。
如花可能也会心死,悲痛,最后醒悟。最终也可能会选择活下去。
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是人的本性,也怪不得十二少绝情。
怪只怪多情总比无情苦。付出最多的那个人,总是最痛苦的,因为她太相信爱情了。实际上爱情也是需要守恒的,付出和得到都需要守恒。
所以从这段热烈又凄美的爱情当中得出几个结论:
1.一见钟情的爱情并不稳定,多半是因为外在的一些不稳定因素。因为外表会随着岁月老去,如果一个人真正爱你是爱你的内在。
2.在一段真正的爱情里,不要总是一味付出, 反而让对方觉得理所当然。要记得付出都是双方面的,而不是一厢情愿。
3.如果爱就请深爱,如果不愿意就请挑明。爱就用真诚的心去爱,你也会收获一颗真诚的心。
如果你不愿意去和对方在一起,就要说明白,不要拖着,对双方都不好。
4.爱情前期都是热烈的,但是总有归于平淡的那一天。两个人的感情要经历时间的考验,才看得出这个人到底是不是真心。而不要在短时间内就确定非对方不可。
5.婚姻尽量还是征求父母的意见。如果父母不同意,也要看对方的反应,对自己的父母评价如何。如果对方鼓励你与家庭决裂,那么你也可以重新考虑换对象了。
总之生命为大,不要动不动就去殉情。爱情与婚姻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奈何只有短短的几十年,请不要浪费宝贵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