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说什么
我们常常会错误估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因为我们对任务不熟悉,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意外。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再根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做事拖延,不是指拖延着做事,而是拖延着不开始做事。 其本质原因在于恐惧——来自内部的和外部的。内部的是指怕做不好,怕做错,有一个认知性错误即认为那些能够做对,做好的人都是直接做到的。面对这样的人,就有了自卑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外部的是说我们过分在意外界的评价。一旦我们开始做某件事,收到嘲笑的机会远大于表扬。此外,由于我们主观上认识时间是相对的,会随着最后期限的来临使我们有真切的紧迫感。现在开始永远是最早的时间。
人都有一个习惯:专做简单的,回避困难的。希望困难的可以自动消失。
三思而行:关注事件或任务的三个方面——内容,原因,方法。而方法则是最重要的。思考方法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地细分,拆解任务,越具体越好。
做任何事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个工作不可或缺。
任务可分为机械的和非机械的。很多时候,机械的任务是可以和非机械的任务搭配完成的。
基于事件过程的记录要比基于结果的记录更为详尽。时间是我们的朋友,是可以感知的,
用自己的话说
当我们面对一件事情时,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有两个方面,我们熟悉的部分和我们未知的部分。往往我们只认识到了自己熟悉的部分,这也是我们常常错误估计事件完成的原因。
除此之外,拖延着不去开始,开始了却只做简单的部分均是我们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原因。对于拖延着不去开始,我们常常以为,我们还有时间,现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要等自己一切妥当,就可以一举把事情做好。事实上,几乎没有人能一开始就做的很好。做事情如果总是等到一切时机成熟再去做,那往往就是完不成。最好的时机只有一个就是现在开始。对于第二种,是不能直面困难。一件事情,有简单的部分,也有困难的部分。有时候我们看上去很努力,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而是我们只做了这件事简单的部分,而选择性把困难的部分忽略。这样我们就只是在原地踏步我们已经会的东西,对我们自己而没有一点进步。
任何事件都是可以拆分成许多小事件来完成的。而且事情可以分为机械的和非机械的。这是可以搭配着做的。
记录主要任务及最后完成的时间。
和我有什么关系
自己在做事的时候往往会想当然的认为会用多少时间,而每次都会超过用时。自己以前从未想过原来是因为自己对事件的不了解,不熟悉。及时行动对自己来说,算是自己的一个要害了。拿这次伴读来说,自己在开始的时候总是拖拖拉拉。每次都想等到时间很充裕的时候,自己能一次把它做好的时候,再去完成,结果一拖再拖,总是没有开始。总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伴读进行过程中,自己总是偷懒,只完成简单的阅读,而想把后面困难的地方给忽略过去。事实上,这样是自己不敢直面困难的表现。总是想完成简单的,就像自己在高中时代,总是做卷子简单的,自己会的,自己不会的依然是不会。结果表面上很努力,刷了很多卷子,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效果。聪明又愚笨,勤奋又懒惰。
自己以前做事的时候从没有想过,原来一件很大的事情是可以拆分成许多小的事情来完成的。自己常常想练习听力,结果却总是不了了之。知道原来机械性的事件是可以和非机械性的事件同时去完成的。才明白时间还可以这样用。柳比歇夫的事件——时间使用日志,给了自己一种新的时间记录方式。自己以前都不在意时间的流逝,原来时间是自己的朋友,自己以前想的真是太错了。
我该如何做
1.无论学到什么东西,接着问自己“那,这个道理还可以运用在什么地方?”
2.学会记录自己要完成的事件或任务。
判断这个任务自己是否熟悉。如果熟悉能否拆分许多个小任务;如果不熟悉,估计自己会用多久时间。
判断有多少任务是机械性的,有多少是非机械性的,自己可以怎样安排这些任务,可以同时完成。
3.时刻提醒自己,在做事的时候是否只是做简单的任务,而自动忽略不容易完成的部分。其实这就像一个恶性循环,看自己能否发现。
4.想做什么,越拖越糟糕。现在开始,反而最能弥补其中的过失。当自己还有什么想做而没有做的事情时,多想想自己是不是犯了,想一次完成,怕做不好的想当然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