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学校》读后感
读了李希贵先生新近出版的《重新定义学校》一书,让我对十一学校的改革实践又有了新的认识。特别是课程建设的认识。
大家都知道学校的课程改革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的全面进行。
原来的课程设置,从课程目标的角度看,关注知识目标的要求比较明确,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不够,特别是学生对课程的感受几乎不被重视;
从课程内容的角度看,注重一个个分立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和完善,很少关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不利于学生以综合的、整体的视野看待世界;
从课程实施的角度看,教师比较关注的是教学的进度,较少关注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从课程评价的角度看,我们只是注意到了课程标准中对某一知识的要求,还没有进一步将其细化为单元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学习目标,因为目标太过宽泛,所以评价的指向性就比较差,评价也很难达到精准,让大家信服;
面对课程建设中存在问题,在实施改革的过程中,往往不太愿意在课程结构上动手术,比较多的是做加法,导致每一轮课程改革,就会增加一些新的课程,学生的负担更加重了……
李希贵在引领十一学校教育变革和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紧紧抓住课程这个牛鼻子,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的课程体系,是十一学校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变革的大动作。
注重从课程结构的变革上做文章,打破现有的“三类课程”的结构体系,通过综合课程的设置减少课程的总课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出时空;注重从学生的个别化需求出发来思考该提供怎样的课程,依据不同的学科建立起分层或者分类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建立课程是一种资源的理念,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社会各方的优势,共同来开发和建设课程;对学科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研究,建立起从课程标准、单元学习目标到一节课的学习目标越来越具体的目标体系,为课程的编制、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服务,更为学生的精细化指导服务。
这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十一学校的“戏剧课程”了,这样一门综合科音乐、美术、计算机、艺术鉴赏、服装设计……多门课程的主题综合课程,体现的重要的课程目标就是要关注别人的感受,也就是换位思考,给青春花季的男女生创设正常交往的平台。这门课每学期要排演一部戏剧,开始的时候学生一个个都像“大爷”一样,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但到了学期结束的时候一个个都变成了“孙子”,学会为别人服务了。他们发现只有服务别人,你才有影响力,才有领导力,只有退后一步才能前进两步,只有妥协了才能成事,才能干更大的事,只有合作了才会有更高的效率。这样的课程经历,对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尊重他人,着力着融入社会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十一学校,打破行政班的建制,让学生每人一张课表,走班上课。。让课程适应学生的需求之外。不让学生在学校里的“角色”固化。在语文课上,你可能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可以带领着其他同学一起学习,到了数学课上,你可能就是一个需要寻求他人帮助的人;在这个团队里你可能是领袖,在另一个团队里你可能就是跑龙套的。当一个人学会了在不同的团队里能找到位置的时候,他才是安全的,他的人生才是健康的。多强调团队精神,少提些集体主义,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不断变换角色,去适应、去融入不同的团队,找到自己新的位置,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是学校教育的职责,这必须通过治理结构的变革来实现。由此想到了我们学校的社团,是一样的。
让我们改变观念,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