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年轻人,是否有读书上面的一些困惑呢?
读了太多书,也没有感觉到对自己有多大帮助?
收集了很多干货,看也看了,就是对自己没有实质上的提升。
看到别人一年读上百本书,自己也尝试着读,结果没感觉自己有多大成长。
书读了,课也听了,了解了太多知识,可真到要用的时候,怎么也没用上。
其实,不管读书有用无用,一直坚持读下去,也不一定是件坏事。但真正要想从读书上获取回报,应该是大多数成年人的想法吧!
如果从目的性上分类,读书可分为两大类:目的性和无目的性
1、带目的性读书:
缺什么就去读什么,找到自己欠缺的知识,弥补这方面的能力才是最优先的选择。要知道我们看书的目的不是认真读完整本书,而是先掌握自己缺失的那一部分知识,并把这部分知识运用到自己工作或生活当中,仅此而已。至于书上的其他内容,对你当下真正有帮助的,可以选读,如果用不上,这本书就基本算是读完了。
2、无目的性读书:
无目的性读书的人,应该主要用来修生养性或消遣消遣,大多不是为了提升个人能力的。如果读工具书或是学习类的书,也是按照从头到尾读的话,就算看完整本书,这样学习不仅没收获,要是因为读书没收获就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或是记性不好,这样就更不好了。
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提到“大多数人并不是因为知道自己缺什么,然后去弥补,而是受社会化媒体、传统媒体和内容演绎者的包装影响而做出选择。很多知识只是长得像知识而已。很多人也只是装作很爱学习而已。”这句话是要提醒我们不要为了读书本身而读书,说白了就是“我们读了书上的某些知识点后,结合自身经验加以运用这部分知识,使得自身心灵或身体上有所改变,从而让自己在工作或生活上变得更好罢了。
花钱买课,收集干货,是为了学习还是心灵上的安慰?
花钱买了很多课,在手机里收藏了很多干货文章,大多数人应该是为了提升自己,可随着干货知识收集的愈来愈多,你是否学到并且应用到实践中了呢!如果我们缺乏运用知识的能力,不能将吸收到的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那么,花再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并没有多大意义。充其量只能安慰自己罢了,离会学习的人还差很大一截。
知识本身并不能给我们什么
不管知识在书上,还是在我们的脑子里,只要知识没有行动,它就不会是活的。除非通过人的行为让知识动起来,可以是通过我们做某事或是教他人做某事,只有知识行动起来,它才被赋予价值。
西岗一诚在《高分读书法》一书中提到“东京大学看重的不是你背了多少书,而是你是否会运用知识。努力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知识量,而是为了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句话放在生活和工作同样适用,如果我们不思考自己读书到底想要得到什么,读再多的书也只是刷知识量而已,并不能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
读书和大局观
明明只需要某一小部分知识,却读了一整本书,花太多的时间去阅览知识着实可惜,到头来可能需要的那一小部分知识都不能很好的吸收。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意思是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和成就则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做无限的追求,人便会活得很累很累。明知如此,若还执迷不悟,更是枉抛心力,结果只会更糟。
有很多知识学习了只能叫学习知识本身,而用到了才叫成长。所以,对我们成年人来说,读书不是为追求读的多,重要的是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并获得相应的能力。
get到有用的知识,并解决根本问题
对于成年人来说,我们读书主要是为了解决工作上的问题,或是生活上的烦心事,到书上去找这部分知识内容,并花大部分时间把这部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即可。而不是一味的从头到尾读一本书,这样很浪费时间的。
总结一下:对于年轻人,在读书过程当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找到需要的那部分知识,来弥补我们当下的不足之处,并形成自己的能力,更好的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上的困惑。
参考资料:
《如何阅读一本书》、《高分读书法:成绩大幅提高的秘密武器》、《念楼学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