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
自己一直以来就有个普通人的梦想,“睡觉睡到自然醒,数钱数到手抽筋”,通过自己的奋斗,终于实现了梦想的前半部分。
有那么几年,我真的是睡到自然醒,晚上一两点睡觉,上午睡到十点,十一点的样子,我觉得随心所欲才是奋斗的终极目标,我以为这是真正的自由,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地狱。
几年前,我因为胆结石发作被送进了医院,剧烈的疼痛用了两针杜冷丁才压了下去,之后又因为频繁的头晕不断打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有一次厉害的时候自己竟然开车也吐了出来,后来检查是高血压,才三十多岁的我,被迫走上了服药降压之路。
我终于尝到了自由的代价,两年多前乔迁新居之后,我痛定思痛,决心改变自己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风,开始了自律的生涯,但是在自律中不断地失败与自责几乎成了我这几年人生的写照。
为了自律,这几年没少看鸡血文章,只要是自律心得的自媒体文章,我几乎从不放过,自律大师曾国藩的书我也是看了多少个不同的热血版本。
但是最后,自己的自律总是在振作中雄起,在慵懒中落幕。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得借助他律的力量来改变自己,但是没想到竟然收到了奇效!
PART 02
史蒂芬科维博士在《 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第三个习惯中写到要做“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要花时间在那些短时间看不到效果,但是长时间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对我自己个人来说,我始终认为不管再忙,在身体和学习上花时间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两件事。
过程毕竟是痛苦的,所以这方面的自律总是不见成效,但是自从我从自律改成他律之后,却受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下面我举自己的三个例子来说明。
去年儿子上学之后,我就主动请缨早上送儿子上学,然后去上班。
这样一来,我早上六点一刻就必须要起床,七点十分就一定要出门,因为起得早,晚上十点一过就倦意渐浓,一般不超过十一点,有时十点半就上床睡觉。
过起了健康规律的生活,晚睡晚起多年的顽疾竟然通过送儿子这件事的帮助治愈了。
为了加强锻炼,我在小区的健身房办了三年的卡,但是坚持不到一个月后,总是因为自己各种各样理直气壮的借口偷懒。
后来我咬咬牙,请了私教,每周一次的频率帮助自己锻炼,有了私教的督促和金钱的压力,我总算保证自己每周能抽出一天锻炼一次了。
借着这股东风,我又报了羽毛球的私教,这样我就可以将每周一次的锻炼时间增加到两次,虽然说需要靡费一些金钱,但是能保证自己按时锻炼终归是一件划算的事情。
读书是件快乐的事情,但是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和总结始终是一件让自己不怎么舒服而且烧脑的事情。
所以自己在读书这件事上虽然能够坚持,但是有时候总是会给自己找机会偷懒,因为即使少看一天书或者一段时间书,短期内对一个人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但是输入还是要有输出才有学习效果,三年前我就开始练习写文章,经过两年的历练后,我开始在青衿会自己的平台写作,规定自己每周一篇。
这就倒逼自己要阅读,而且至少每周阅读时间不能低于十个小时。
因为我发现,如果我不阅读,我根本没有内容可写,这就借着自己每周必须要创作一篇文章来倒逼自己保持每周恒定的阅读量。
之前的经历让我觉得自律终究是一件痛苦而遥不可及的事情,而且自律是属于那些高人的,我等平凡人大抵是与自律无缘了。
但是自从我尝了他律的甜头之后,我发现,有时候改变一下自己的思维方式,困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PART 03
在《 不抱怨的世界》书中,作者说,人的改变分为四个阶段,
“无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无能,有意识的有能,无意识的有能”。
我们大部分人其实都处在第二和第三阶段徘徊,他律就像上帝借给你的一件宝物,让你通过不断的反复刻意练习,能从第三阶段进阶到第四阶段。
其实很多真正自律的人是处在第四阶段,“无意识的有能”,我们看到网络上的自律大师曾国藩和彭于晏,其实那已经不能称之为自律,而是真正形成一种习惯了。
那么我们不经要问,为什么自律会失败,他律却能成功呢?这里面其实套着几个逻辑关系。
PART 04
我们大部分的生活和工作都是自己多年养成的习惯来驱使的。
那么何谓习惯,在前几年大热的一本书《 习惯的力量》中,作者就明确说明
“习惯实际上就是每个人大脑中的脑回路,我们每个人都有成百上千万的脑回路存储在自己的海马体中”。
之前有调查显示,全球最难开的道路伦敦的出租车司机,他们的海马体就比普通人要大一些,这并不是说他们聪明,而是说明他们大脑中存储的伦敦地图这种脑回路要比一般人要多。
但是脑回路多年形成,根深蒂固,并非朝夕可以更替,所以单纯的自律就是强行改变你的脑回路,晚上一点睡,上午十一点醒已经形成脑回路,所以强行改变必然出现反复。
这时他律提供一种介质,可以帮助自己改变脑回路,譬如送儿子上学时刚性需要,不能改变,所以必须要改变起床时间;
每天至少睡眠八个小时又是普通人的刚性需要,所以早起就必然催生早睡。
这样一来,通过刚性需求的介入,脑回路就产生的改变,通过不断反复的重复,新的脑回路也就是习惯就形成了。
PART 05
人必须要在关系中成长,没有人能够独立成长。
心理学家武志红老师说,
“每个人都要学会在关系种伸展自己”。
也就是在二元和三元关系结构中,人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开发,而自律在某种程度是退行回了一元关系中,很少有人能在一元关系中迅速成长。
自律顾名思义就是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这毕竟有些困难,我们知道,一个人的时候是最容易给自己找借口的时候。
而他律的本质就是他人监督,这个无形中就给自己施加了压力,也减少了给自己放弃和缺席的借口。
我自己锻炼可以找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
“今天太累了,不行,今天工作太忙了,不行,今天还要准备其他材料,不行,总是又找不玩的借口”,
但是有了私人教练的监督,你总不能老放人鸽子吧?
有个人监督你,无形中也给了自己锻炼的压力,再加上付出了金钱,如果不去锻炼,得到一些回报,总觉得是亏本的。
借助关系的力量,无形中就给了自己压力,同时也减少了自己的借口,他律也就比自律更有效。
PART 06
他律是基础,先有他律,才有自律。
我们一上来就自律,其实是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自律其实往往都是从他律开始,通过长时间的他律之后,才慢慢地形成了自律,而不是谁一开始就能自律。
所谓“法是他律,德是自律”,其实也是这个意思,法律是基础,道德是建立在法律之上的。
胡适曾经说过,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步回归。而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而大谈道德,最终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讲得就是逻辑关系颠倒的后果,所以一定是先有他律,才有自律。
就如同我们养成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样,一定是从小在学校里有老师,家长和同学的监督和帮助,然后通过多年的练习,慢慢地在大学毕业经年之后自己逐渐养成了不断学习和阅读的习惯。
而不可能是我们从小就自学成才,在家里自己学习就可以把书念好的。
PART 07
在了解了他律为什么比自律更重要后,我们来看看哪些外物可以帮助我们他律呢?
我这里总结了人,事,环境这三样元素可以帮助我们他律,我自己的例子不在赘述,我来举例曾国藩在京城学习写日记的方法来串联一下这三个介质。
曾国藩在京城做翰林院编修的时候,因为时间比较空闲,上二休五,所以经常游手好闲,自由散漫,时不时还跑到菜市口就看杀人。
但是曾国藩毕竟还是个有抱负的人,无聊的生活还是倒逼着曾国藩自己改变。
曾国藩想到了记日记,但是之前他也记日记,但是多是每日见闻流水账,浮于表面,而且还经常断断续续,之后曾国藩拜见了京城的理学大师唐鉴和倭仁,向他们讨教如何记日记。
倭仁告诉曾国藩,记日记要以反躬自省为主,否则则失去了记日记的意义,通过记日记来反省自己,督促自己改变。
曾国藩掌握了记日记的要义后,从道光二十年之后,坚持每日笔耕不辍,而且日记作成之后还拿去给唐鉴和倭仁朱批,给自己批改,不仅如此,曾国藩还拿日记给同僚去看,让他们提意见。
为了给自己一个清幽的环境学习,自己还从京城的会馆搬到了僻静的地方居住,远离那些市井喧嚣。
后来从军之后,曾国藩每日清晨给自己的幕僚和下属做早课,而这些内容往往都来自于他前一天的日记内容。
通过上面曾国藩记日记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唐鉴和倭仁教他如何记日记,帮他完善日记的内容;
同僚监督自己记日记,通过让别人点评自己日记和次日给下属上早课倒逼自己坚持写日记;
同时京城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也督促了自己的改变,后来搬家也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学习和记日记。
如果不知道如何他律,可以找找自己身边的朋友,老师,通过一些必要的事情来督促和倒逼自己坚持和改变。
实在不行的话,学习孟母三迁那样,改变一样目前的环境也不失为一个良策,毕竟树挪死,人挪活吗。
PART 08
荀子到劝学篇上写到,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在做某些事情力有不逮的时候,学会假借一些外物,往往会给我们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律非常人所能及,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从他律开始改变其实是一个最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