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我在四月份的时候便已经看完了,我这个人,是真的书读的少,看完之后也没有及时写下书评,就算写了书评也不见得写得有多好。至于为什么还是会写下来,就当是一种读后感,写得不好也没关系,多写写慢慢就会有灵感了。(我可真会,安慰自己。)
内容简介:(摘自书籍原文)
本书写的是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已有牢靠的职业和地位,美满的家庭,但却迷恋上画画,他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想。
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后,主人公最后离开文明世界,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土著女子同居,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画作。
作者通过这样一个一心追求艺术的怪才,探索了艺术的产生与个性的关系,艺术家与社会的矛盾等引人深思的问题。同时这本书也引发了人们对摆脱世俗束缚寻找心灵家园这一话题思考。
我想每一个人对一本书都有不同的认识,会因为年龄、经历认知的不同抑或是性别而不同。这也为什么会有人在不同的时期看同一本书也会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人关于《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认识关于理想中的诗与远方、关于灵魂与肉体…
而对于自己的认识是关于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在四十岁这个年龄段放弃固定工作与美满家庭和安逸生活去经历穷困潦倒,追去自己画作之梦,也关于他所结识的一位对他很好很好很铁的朋友施特略夫。
所以总结一下吧,我对这篇文章的主要认识在于追求梦想与友情。
虽已过不惑之年,思特里克兰德重拾以前的梦想,一心追逐画画。对已朝夕相处了十七年妻子不辞而别,只身一人前往巴黎,不问未来如何,只想专心画画,即使生活十分困顿却依旧不变决心。
我想,他也许过于固执,过于理想化地区追逐不切实际的东西,即使这样,他也表现得从未后悔过。
“我”受思特里克兰德妻子之托前去巴黎寻他,只为知道思特里克兰德到底去巴黎做什么,因为他的妻子一直坚信不疑断定他是和别的女人跑了,(大概女人大都会往这方面的想的吧)
“那么,你为什么要离开她呢?”
“我想画画。”
“但是你已经四十岁了。”
“正是这一点让我觉得,我不能再耽搁了,必须马上开始。”
当看到这一段对话时,其实蛮佩服思特里克兰德他那一股“冲动”的劲儿,我想去这件事,所以我想在想好了,我想要马上开始,就真的开始,不再耽搁了。
正像电影《三傻大闹好莱坞》里关于梦想的那一幕,虽然梦想是不能当饭吃,但是勇于去追逐就应该得到支持,万一就实现了呢?
“当然啦,奇迹也可能会发生,你也许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画家,但是,你也必须得承认,这样的几率很低很低,差不多是万分之一。如果到最后你画出来的都是一些拼凑出来的东西,你的画将很难卖掉。”
“我告诉你了,我必须得画画。我控制不了我自己。当一个人掉进水里,他游得好,还是游得不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必须从水里出来,否则的话,他就得淹死。”
是的,画画应该在年早些时候开始,因为大多那个时候能相对容易打好基础。思特里克兰德四十岁开始真正地画画,也算是个半路出家的和尚,何况想要成为著名的画家,把画作卖出去,可以说几率应该是很小的。但是他并没有放弃。
放弃了就一定失败,坚持下去,不放弃的话,兴许还能成功,甚至会有意向不到的结果。
前一阵子很火的《国家宝藏》在第二期中有说到国宝“各种釉彩大瓶,”它烧制成功的几率很低很低,就如节目上小哥说的,从数据上讲,0.7的17次方,确实低得惊人。但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放弃,最终烧制成功。
哪怕成功几率真的很低很低,哪怕自己已预料这样的结果,但仍然执着坚持自己的初衷。
敢于追求梦想,也算是很有勇气的。
在月亮与六便士之间,他选择了前者。
而他的朋友施特略夫,也可以说是铁的一匹。
施特略夫同样喜欢画画,他一直肯定鼓励着思特里克兰德,但很多次思特里克兰德并不领情,就算思特里克兰德对他态度十分甚至超级冷漠,在思特里克兰德生病发烧时,施特略夫不计前嫌十分愿意照顾他。
“你一定知道,为了你我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错了,我惹你生气,是我该死。”
不管思特里克兰德对他的态度多么粗暴,他也从来不发火;如果对方只是不高兴,绷着脸,他就全当没有看见;如果对方骂他嘲讽他,他也只是咯咯地笑。
甚至到了最后思特里克兰德侵占了他妻子的身体,他却最终选择原谅。
如果说能遇到挚交想要好好去维护一段友谊,也应该要有底气与尊严。友谊的付出也不单单只是一方面的心甘情愿,友情应该是相互的。当然我是十分愿意能遇到像施特略夫这样贴心的朋友。
故事的最后,思特里克兰德坚持画作,加之也有一定的灵感,也成就了一些著名的画作。为世人瞩目。所以说,他成功了。
许多树,椰子树、榕树、火焰花、鳄梨等,经他一画,他们都有了自己的灵魂和自己的秘密。
那种纯粹的热爱和不顾一切的勇气,动人心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