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岛经济学》读书笔记

彼得·D.希夫 安德鲁·J.希夫


本书以小岛生活为例,形象的描述了各种经济活动的过程,让我深刻的理解了各种经济概念。

以下是我的一些个人理解以及经济学知识。


作者提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方式就是:坚持储蓄与敢于投资。但作者也认为拥有固定资产会更好一些,因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会增长,其次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国家通常是以降低货币价值来偿还巨额外债,从而导致本国人民陷入赤贫之中。而说回储蓄不只是提高个人消费能力的手段,还是防止经济受到意外因素影响的重要缓冲器。因为当疾病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出现时,储蓄能更优的解决我们的自身处境。请记住,一笔备用的储蓄会防止经济崩溃迅速重建受损的资产,就像文中的艾伯、贝克和查理三人继续缩减消费进行储蓄的做法非常重要,此乃未雨绸缪之举。


通常消费只是我们用来衡量生产的尺度,因为所有生产出来的东西最终都是用于消费的。那么消费有什么实际意义呢?只要价格降得足够低,即便是没人想要的东西也可以卖出去。但是,如果没有生产,也就没有东西可消费了。因此,生产是有价值的其目的就是为了消费而产生的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给老百姓更多的钱花就可以增加需求,从而刺激经济增长,但是作者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改变真正的需求,只会使人们花更多的钱购买已经生产出来的商品。只有增加供给才能切实满足人们更多的需求。而且这些供给最好是人们真正所需的。同理慈善也无法刺激经济增长,它无法创造生产需求。而我们作为工薪阶层,劳动的价值通常取决于我们自己所使用的资本。资本越优化,劳动的价值就越大。例如,付出同样的劳动,你驾驶一辆推土机挖的坑要比你用铁锹挖的坑大得多。所以要会利用自己的最优资本。


而对于商人打入市场而言,就是要提供有价值的东西才能获利。


接下来文章中提到了最低薪资法规,其实国内也有,不同的城市最低薪资也有所不同。但作者对于最低薪资法规的解释有开阔我的视野,他说: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最低薪资法规增加了低端工人的薪资,但实际上,这类法规只是增加了这个人群的求职难度。因为作者认为不同的薪资所要求的岗位是有所不同的,在薪资提高的同时对岗位技能要求也会有所提高,因此会导致一部分无法胜任高要求工作的工人失业。但其实作者也说了另一个观点,剥削工人无益于企业发展,所以综合来看我觉得最低薪资的法规还是有存在的意义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知道剥削员工的坏处,如果没有最低薪资的限制,剥削很有可能会存在,从而导致员工拿到远低于能力水平的工资。


对于膨胀,作者说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因此,如果物价没有上涨,就没有通货膨胀。但上涨的价格不过是通货膨胀的结果。就好比给气球充气,气球就会不断膨胀变大一样。通货膨胀就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与之相反的就是通货紧缩,意指货币供应收紧。从另一方面来说,价格自身不会膨胀或紧缩,只会上涨和下跌。所以膨胀的不是价格,而是货币供应。当然1990年前美国的字典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就是货币供应量增加,但现在较新的字典对通货膨胀的定义开始有了松动,因为,深入去理解通货膨胀,就算货币供应量增加,物价也可以保持平稳甚至下降。例如:经济不景气时,人们会理智的选择停止消费,自然需求就会降低,从而导致物价回落。而此时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降低货币的价值,物价就可能上涨(前提是货币发行的速度够快)、保持平稳或比正常情况下跌的慢一些。但是,经济不景气时物价需要下跌才能平衡经济局势。经济不景气时通过通货紧缩,物价下跌能够削弱低就业率的影响。然而,当代经济学家却认为,物价下跌会导致经济陷入需求崩溃的万丈深渊。他们忘记了一旦物价下跌到一定程度,人们就会开始消费。这个过程淘汰了不必要的产能,把物价调低到符合内在供求关系的水平。通货膨胀人为地使物价居高不下,妨碍了上述过程发挥作用。

再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中,观察每年不断攀升的物价,也就是通货膨胀造成的结果。按文中的理解就可以是,政府给个人的官鱼越来越小,因为真正的鱼不多了。


而谈到中美关系时,作者是这样说的:多年来,经济学家对美中关系的理解一直是错误的。大多数人认为那是一种互利互惠的双边关系:美国得到廉价商品和贷款,中国得到制造业的就业机会。然而,这真的是一种双赢的安排吗?

美国人占了便宜:他们不用生产就可以得到商品,不必储蓄就可以得到贷款。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他们辛勤工作却不能消费自己生产的产品,他们努力储蓄却得不到贷款。

这有什么好处呢?美国的低利率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外的高储蓄率造成的,大多数当代经济学权威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记住,想要借贷,就必须先储蓄。所幸,对于美国来说,全球经济使得借与存的关系可以不受国境的限制。

到目前为止,美国手中的王牌一直是美元的地位作为世界的官方储备货币,美元是一切国际贸易的结算货币。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美国的贸易伙伴,所有人交易时都需要使用美元。所以,即便没有人购买美国的产品,人们也需要美元。而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这种运气。

外国人持有的美元很多都存在美国的银行里,因而又可以借贷给美国人。这么一来,美国人即使不储蓄也可以获得贷款。

人民币和美元紧密挂钩,这就要求中国公民至少要将储蓄的一部分兑换成美元。

如果没有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储蓄,美国人以及美国政府想要借钱就会很困难,他们将不得不承担高额的贷款利率。对于靠贷款推动的美国经济而言,利率偏高和信贷吃紧是一个致命的组合。

目前美国领导人和中国的冲突不断升级,在他们决定与中国划清界限之前,需要好好认清这条生命线。当然,既然这种关系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结束得越早,痛苦就越小,对美国人来说尤其如此。白食吃得越久,有朝一日没得吃时,就越是难以自食其力。


这就联系到文中中岛帝国当初不断的购买美索尼亚国的鱼邦储备券的情况,那时中岛帝国人是相信最终自己能靠储蓄安然度日的,但实际上却是美索尼亚国没有鱼了,它连养活自己百姓的能力都没有,就更不可能为中岛帝国兑换钞票了。但正是由于中岛帝国买了很多鱼邦储备券,抬高了鱼邦储备券的价值,中岛帝国的产品变得物美价廉,就业岗位也增加不少。但这时又有新的现象发生,就是中岛帝国一直看重出口的生产力,并不看重本国人民的消费力,但实际上却是本国人民也有内需的,开始重视内需后的中岛帝国也发展的越来越好了。此时,中岛帝国对鱼邦储备券的需求也开始减少了。鱼邦储备券供给过剩后,供大于求,就导致价格下跌,鱼邦储备券持续贬值,也就没人再愿意持有它了。


在小学书上印着这样一副画,画中有两位老奶奶,一位是中岛帝国奶奶,一位是美索尼亚国奶奶。中岛帝国奶奶说:60年了,我终于买到房子了。而美索尼亚国老奶奶说:60年了,我终于还完房子贷款了。以前只是觉得这幅画讽刺着我们普通百姓不懂得贷款去获取房子的途径,但读完这本书后觉得这一切都是国情使然,美索尼亚国有天然的低利率优势,当地人买房,外国人来买单。所以中岛帝国人民的爱储蓄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首先我们的消费力在以前很低,其次房贷等利率的偏高,会让这一切都显得不那么划算,这样何必存银行赚取利息呢。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购房者已成为中岛帝国的消费主力军。这时应注意楼市泡沫的风险。当大多数炒房者觉得是时候抛售时,就会导致供大于求,从而影响楼市价格直线下跌。最近也算是刚好遇上了当地楼市出台的各种政策。

政策1.政府出台各区指导价。规定售卖价格高于指导价的就只能显示房源,但不予在网上显示价格。此时楼市价格回落,之前考虑的几个二手房均从2w回落到1.7w

政策2.更改顺位规则。一顺位的不变,二三顺位进行调换,四顺位不变。这样一来,我比以前有优势了不少,但对我也没啥用了,因为不考虑买房了。相反的,我的优势变大了之后也会导致另一部分人的优势变小。

政策3.公积金政策的更改。具体内容没仔细研究过,总体就是对于公积金账户存款少和缴存年限短的影响比较大,其余的暂无影响。

短短4-5个月的时间里,经历了太多楼市变化,听说之后房贷利率还有可能会下降,现在看普遍商贷在6%左右,公积金是真香啊。总之我可能赶上了房价最离谱的时候,但是随着时间的变化,房价是基本不会下跌太多的,也很可能还会继续增长,对于把这笔钱拿来存银行里还是买房更香一些。上面出台这么多政策但其实真正想控制的是炒房客,而非普通百姓,只是随着这些政策的出台,多多少少会影响购房人罢了。


回到之前说的中岛帝国买美索尼亚国债券的事,我以前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不停止购买鱼邦储备券。直到在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几乎不可能,阁下。你想一想,他们手里已经有很多钞票了。如果他们不接受,那些钞票只会更加贬值。他们现在只能任由我们摆布。要是情况有变,我们就提醒他们,我们还有‘强鱼政策’。”


正如本书前文所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消费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货币供应量固然会鼓励人们消费,但对扩大需求却毫无裨益,而需求才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






小知识:


① 经济这一概念最简单的定义:努力使有限的资源(每种资源都是有限的)产生最大的效益以尽可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工具、资本以及创新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

牢记这一点,我们就很容易理解经济增长的原因:找到了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不管一个经济体最后变得多么强大,这个原因是不会改变的。


② 1913年,美联储成立。美联储发行纸币,承诺纸币持有者可以随时将其兑换成黄金,从而取代了当时流通的私营银行发行的钞票。其实,私营银行也做出了相似的担保。但是,自从美联储登上历史舞台,美国的物价就开始不断上涨。

在“大萧条”中,罗斯福总统决定让美元对黄金贬值。要想实现这一点,美国政府就必须控制整个黄金市场,而且美国政府还一度立法禁止私人拥有金币。后来,要将纸币兑换成黄金,人们只能去公正的银行,后来只能去公正的外国银行,再后来去哪里也兑换不了了。

美国人手里只剩下一种没有实际价值且可以随意增发的货币。这使得美国政府再也不必在支出和税收之间做出艰难抉择,也把美国经济引上了一条不归路,总有一天美元剩余的那点儿可怜的价值也会消失。

③美索尼亚国已经完全没有存鱼了。他们所计划的所有开销都要依靠外国的资金支持。

只有外国人愿意用实实在在的货物换取他们的纸币,美索尼亚人才能维持消费大于产出的生活。因此,他们的选择很简单:

1.减少消费,用储蓄还债;

2.增大产量,卖掉多余的货物还债;

3.追加贷款,继续保持现有的消费水平。

在前两个选择中,美索尼亚人都要吃苦。要么努力工作,要么减少消费,再不然就是双管齐下。而第三种选择可以把一切痛苦转嫁给外国人。毫无疑问,参议员们勇敢地选择让外国人当替罪羊。通过这些措施,他们希望恢复消费支出,重新建立国内健康的经济环境。

失业人员获悉,就业岗位在美索尼亚国迅速消失的同时,却在中岛帝国以同样的速度增加。原因在于中岛帝国买了很多鱼邦储备券,抬高了鱼邦储备券的价值,中岛帝国的产品就变得物美价廉,无法抗拒了。所以,奥库达和莎洛西公开要求中岛帝国少买些鱼邦储备券,令其贬值,从而使美索尼亚国的产品更有竞争力。

当然,没人想过鱼邦储备券是他们筹款的方式,中岛帝国如果减持鱼邦储备券,怎么还能把鱼借给他们,用以支持奥库达设想的消费计划呢?他们甚至不屑于思考这个问题。参议员们只想着借钱,却忘了总要有人可借才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