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被誉为同治中兴三大名臣,曾、李的事迹在各类书籍、影视作品中多有接触,唯独左宗棠少有涉猎,唯一熟悉的还是在高中历史课本中左宗棠率湘中健儿摧毁异族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的历史事件,尤其是那首“湖湘子弟满天山”,在我心目中唯有“扬眉剑出鞘”能与之相比。
近年来,对于晚清历史多有涉猎,常以人观史,通过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的视角,重新回顾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不过,年前两三天略有闲暇,发现左宗棠这一晚清重要人物,在自己的认知中几乎是一片空白,他是什么人,做了那些事,所知甚少。
我读书相对随意,除专业书外,几乎不做任何规划,只凭兴趣,如羚羊挂角,难有踪迹可寻,故所读甚多、甚杂,所得较少、难精。既然心念已动,就想起两三年前为凑单,买过一套张鸿福的《左宗棠》,只不过束之高阁,徒惹灰尘。廿九,趁贴春联之际,回新房取回该书,利用春节假期,几乎手不释卷,很快就看完了。
左宗棠,自比今世诸葛孔明,熟习经世致用之学,却屡屡科场受挫,年逾不惑,仅考得个举人。若非太平天国运动,左估计终身难有出头之日,更别说出将入相,建不世之功业。
1851年,洪秀全于广西金田起义,率上万信徒,北上江西、湖南,一路攻城略地,无有不克,沿途百姓多有影从,万余人扩张至数十万之众,声势可谓浩大。时任湖南巡抚张亮基,困守长沙,听闻左宗棠系胸中有大韬略之能人,遂三请其出山,礼聘为首席幕僚。左临危受命,运筹帷幄,更是建议曾国藩出任湖南团练大臣,也是湘军初创重要之推手。最终,长沙是保住了,尽管也带有偶然,那是因为洪秀全意图定都南京,无意在长沙耗费过多时日与兵马,最终没有全力攻伐长沙。不过,值得称道的是,太平军自桂入赣经湘,克武汉,顺江直下定都金陵,沿途重镇唯有长沙得以保全,余者皆入洪手。不得不说,左宗棠守城得法,保境有功。
长沙之围已解,但危机并未消除,太平军随时可能回戈一击。湖南巡抚继任者骆秉章抱着对左宗棠无比的信任,如前任张亮基,将军政大权授予他。左宗棠名为幕宾,实掌督抚之权,以致于有人发出“中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之感叹。辅佐骆秉章期间,左提出“内清四境、外援五省”的计划,使得湘军成为剿灭太平天国的主力,也让湖南成为清政府稳定东南的中流砥柱。五省之一的江西省,还流传过一句话,打太平天国,人是湖南出的,钱是江西出的。由此可证,当初湘军的作战区域,已经不限于湖南全境了。
辅政湖南,令左宗棠崭露头角,但他的骡子脾气,也得罪了官场许多人,以致于湖广总督官文欲置其于死地。与左宗棠相比,曾国藩更为谨慎内敛,李鸿章更为圆滑变通。左宗棠,外号湖南骡子,脾气倔强,做事干脆,不屑于虚与委蛇。别人不敢做的事他敢做,别人没必要得罪的人他一概得罪,这是他可贵之处,也是他招人恨之处。
因官文构陷,左宗棠作为“劣幕”被抓了典型,被清廷通缉。走投无路,作为湘军三杰之一的他,只能投靠同为三杰之一的曾国藩,成为曾的幕宾。不过因祸得福,左宗棠得可在湖南全境另募团勇的机会,于是在湘军与淮军之外,带出一支重要军事力量——楚军。令人奇怪的,同为湘勇,为何称为楚军?据说,是左宗棠看不惯曾国藩带兵的方法,要另起炉灶,偏不叫湘军,而改称楚军。
左宗棠率楚军入赣,驻守景德镇,当时系湘军最为关键时期。曾国藩以数万湘军的生命为代价,围困金陵门户——安徽安庆,与太平军陷入僵持状态。太平军也不甘于屏障有失,除驰援安庆外,同时挥师江西。因为,当时湘军总粮台位于南昌,军需经昌江运抵景德镇,再由此转运湘军祁门大营。由于大营已三面被围,景德镇就成为湘军的命门所在,此地断不可失。历史给了左宗棠展示其军事才能的舞台,在兵力相形见绌的情况下,左宗棠的楚军主动出击,预先设伏,两日三捷,成功守住了景德镇,保全了湘军的补给线。此后,楚军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几乎是百战百胜,稳扎稳打,肃清了江西、浙江的太平军。左宗棠四十多岁,以举人入仕,三年的功夫,就已成封疆大吏。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左宗棠主政福建,观西洋坚船利炮后,决心要搞船政,并选址马尾,构筑海防基地,成立福州船政局。左的愿望很美好,希望国人掌握造船技术,不受制于洋人,以此为基础,组建南洋水师,巩固海防。孰料,万事已开头,西北乱局已现,清政府任左宗棠为陕甘总督,坐镇西北。左宗棠只得选好继任者,由沈葆桢接替他继续主持福建船政。
已年近花甲的左宗棠,率领他楚军进驻西北,以其雷厉风行的霹雳手段,重点打击叛乱的武装集团,同时剿抚并用,瓦解叛乱的民间基础,数年的功夫,就平定西北内乱。不过当时,阿古柏勾结英国人占据新疆,沙俄则蠢蠢欲动。是否收复新疆,逐渐演变成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主张加强海防,甚至可以放弃新疆,左宗棠则主张加强塞防,国土一寸也不可让与他人。
最终,清廷采纳左的意见,决定收复新疆。左宗棠,白发将军,率湖湘男儿,只不过用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就彻底摧毁了阿古柏政权,新疆全境收复。左宗棠的军事生涯与个人威望由此达到顶峰。
收复新疆期间,沙俄趁机占领伊梨,并以此为要挟,试图让清廷割地赔款。清廷的全权代表崇厚与沙俄谈判,是丧权辱国,其签订的协议,就是慈禧都看不下去了。于是,崇厚被下了大狱,清廷派曾国藩之子曾纪泽赴俄重新谈判,修改条约。曾此行被视为虎口夺食,左宗棠为增加谈判筹码,更是抬棺出征,对沙俄入侵新疆的军队形成军事压力。最终,曾纪泽还是要回了伊犁。
对于列强,左宗棠自始都是主战派,号称晚清最后一位鹰派。然而在晚清,在那被称为“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即使强硬如左宗棠者,在软弱无能、一味求和的清政权里,他也是有心杀贼,终究还是无力回天。
晚清能称的上亮点的地方,多与这些从战火中淬炼的强人有关,左宗棠如是,曾国藩如是,李鸿章如是。他们的离世,使得清廷失去了擎天玉柱,也让所谓的同治中兴也好,晚清中兴也罢,成为镜花水月,终是一场梦。
(2018.2.20凌晨记于卧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