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对此书的一句评价,颇得自己喜欢“以史家之眼,对时代演进的浪花与潜流,作出了精彩的归纳与总结”。而个人对此书却是读出了哥特教堂式的感觉。哥特式教堂主体宽阔,海纳百川,各种信众,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外层和内部冠以精彩绝伦的雕塑,更形象美观的展示布道的故事。顶部塔尖,修长尖锐,仿佛直入云间,给人以深刻沉思之感。光荣与梦想主体是美国1930到1970之间40年的故事,各种各样的话题都被纳入其中,大到国家政治,对外战争,小到词语发音,物价水平,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以清晰的条理展现了如此宏大复杂的场面。而同时作者有非凡的文采,让人在读故事本身,仿佛在欣赏艺术。惊人的洞察力,尖锐的评判,一击要害,让人折服。
何为光荣,何为梦想?威廉·曼彻斯特没有指出,但我想,书中所有一切就是他对美国的光荣与梦想。书中精辟句子颇多,尼克松兴奋时,两只睾丸叮当作响的声音,至今仍在脑海里徘徊。多次人物画像写出人性和思想的力量,感人至深。书中多次运用时间的维度对不同时间内的人物变化的进行描述,让人心生感叹。时间是人认识世界最基本的参考之一,但正是由于太过基本,就如同我们的呼吸,常被我们所忽视,但一旦将其应用,这种基础厚重感,将会震撼人们的心灵。此外发现美国的霸权主义并非都是外人理解的恶意,他自有其路见不平一声吼,爱打抱不平的基因在里面,无论其被外人诠释的有多狼子野心,美国大多人民是支持的,被一个高度发达,高度理性的国家人民的意见所抨击,我们无论口头如何回击,内心都要反思。
最后还发现欧美的作品,许多透露着深刻的见解,这与他们平等能辩论,自由能践行,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在平等的环境下,人们只有通过更全面更深刻的见解,才能赢得人们的认可,而且辩论的过程,会使得人们在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再反思,这本身就是进行批判教育,这种可以说能够以积极稳定的方式,促进人们思维的发展,而自由能践行则是人民会为观念而折服,然后将它投入使用到人们能够自我管理的公共事务中,使思想结合的实践,得以稳固流传,这两点,不停地创造巩固着思想的胜利,从而不停的促人思索。没有正确的辩论形式,没有对其积极的反馈,也许是国人冷漠和懒于去讲的原因,也许如今的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机会,可这种不规则的讨论,大多变成了谩骂,而且可以发现大量的声音是由年轻人发出的,这可能是年少的激情,而成年人,感性褪去,理性上来,发现这种辩论无法得到积极的回馈因此也就不说了。而且来自网络的辩论,并不能将人联系在一起,形成稳固的影响力,许多想法就如同讨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样脆弱,风轻轻一吹,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