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布勒东回到法国继续重建他的超现实主义团体,这一时期的他致力于以创作扩大影响力,发表了很多评论、诗歌,领导超现实主义团体创立了很多刊物。1966年树叶转黄的薄秋,这位反叛沉浮的超现实主义斗士在他一生的挚爱之地巴黎逝世。
2. 布勒东文学创作特征
(一)自动写作:意识与无意识的交织,现实与梦幻的同一
布勒东一生著作等身,发表和出版了浩如烟海的作品,涵盖诗歌、评论、小说、宣言等众多文学形式。他认为创作本身就是意识与无意识的交织,推崇他和超现实主义同好们创作的“自动写作法”。深受弗洛伊德理论影响的布勒东结合自身在巴黎医学院学习到的和在精神病院任职所汲取的有关精神方面的知识,并从波德莱尔、霍夫曼等前人作品中的非理性色彩中得到启发,将“下意识涂鸦”这种精神疾病疗法应用到艺术创作中,创造出“自动写作”这一创作技巧,用以表达“真实”生活而非现实生活。布勒东和苏波首先将这样的方法应用到了《磁场》中,他说这部作品“不知谁在授意,入睡者无意识的、不知不觉地创作。”是由作家的潜意识操控着的,并不以理性和旧的文学创作规律为转移。在这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布勒东和苏波两人并无任何关于作品内容和结构上的预想及交流,两位作家先各自完成关于自己“梦境”“真实意志”和“潜意识”等一类非理性元素的记录,之后再拼接在一起,不加常规的修饰,行文用词大胆,充满奇妙的想象和深刻又“怪诞美”的联想,完成意识与无意识的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