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上课之前,澡澡就在玩今天大运动中要上课的教具彩色珠子装在一个透明的盒子里。澡澡一直在两个盒子中间翻倒,还不停的说我在做奶酪。眼看就要上课了,我跟藻藻商量了一下,等一会儿上课的时候再玩。藻藻也比较爽口的答应,“好”就把教具收起来。等到大运动环节拿出珠子时,他就特别兴奋。他要抢着去端那盒珠子。我一直在讲有哪些颜色的珠子,把相同颜色的珠子放在一起。藻藻在这个过程中都执意要端着那盒珠子。等我发出口令说每位宝宝拿出两颗珠子在手上,看文文做示范过感统大器械。藻藻还是比较执着的玩珠子。等宝宝开始集体过大器械的时候,助教去引导藻藻要拿两个珠子,藻藻不愿意,就在哪里僵持几下,孩子都还是很坚持的要把整个盒子端走。最后藻藻还是猛烈的哭起来,姥姥就抱起藻藻安慰,藻藻嘴里还在不停的叫要回家。等老师把盒子给挪出来答应让藻藻自己端着珠子过障碍物的时候,他才没哭了。这样顺利到收教具环节孩子,在收教具的时候藻藻看到另外一个宝宝搬的红色底座。但是被另外一个宝宝的妈妈拒绝啦!让藻藻去搬旁边的教具。这时候孩子真的有特别伤心的哭起来。
到课程结束以后孩子情绪缓过来了,我拿着课堂中的彩色珠子再次找到藻藻跟他一起玩,“我们一起做奶酪吧!”“好的”“藻藻奶酪是怎么做的呢?”藻藻兴致很高的开始一边动手一遍说着“首先、、、、、、、、”后面助教就邀请藻藻一起将教具送到教具屋。孩子显得特别愉快。姥姥去叫藻藻我们走了,但藻藻不愿意还想帮着一起收教具。姥姥还是想把他叫走。这时藻藻又开始哭了。姥姥再次把剩余的玩具送到教具屋以后才停止哭声。
这件事儿发生以后对我触动很大,当时我是觉得藻藻的哭是因为我们没有理解他的意思。因为最开始我答应过他等上课的时候再玩。助教迫于要积极引导宝宝参与活动而达到活动目的,而不断说自己所强调的规定。而导致孩子一时没有被理解而产生强烈的情绪。
我不断在琢磨孩子内心当时在想什么?他对那个玩具的定义是什么?我只是淡淡的进行猜测宝宝可能会觉的之前你答应过我要玩的,怎么就不让我玩呢,你们怎么不理解我了。我真的很委屈。而孩子对这个教具不像我们那么清晰是要进行颜色区分,他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想象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儿。
后期也在反思自己当时的处理方式,首先要先让宝宝把情绪缓和,然后满足宝宝当时的需求给他那个盒子,然后让藻藻通过障碍物端过去放到终点后。老师也不用再个他端回起点,就让藻藻自己看端过去了就没有啦!这时候再跟他慢慢讲解这个游戏的规则需要宝宝拿两个珠子而不是端盒子。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
1、孩子在做一件事时,他更多是在关注事情体验的本身并不是那个目的。
2、我们要让孩子理解规则的时候,作为引导者不用太急。根据孩子的步伐一步一步的来。
3、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需要去我们去理解。(从藻藻这连续的几个事儿,不是说孩子真的是很不讲道理。更多的是孩子不被理解)
4、包容孩子看似不统一的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