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中,最能体现和谐与单纯这两个特征的,就是中国的士大夫艺术。“士大夫”即官僚与知识分子的统称。而由于中国古代读书都是为做官,所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官僚基本没有区别。“士大夫”其实就是“精英”在古代的代名词,士大夫艺术,就是古代有权势的人创作的艺术(绘画,也包括文学,以及音乐和棋类)。
和西方传统艺术非常不同的是,中国的古代的“纯艺术”(及自我表现的艺术,相对于“实用艺术”)从来没有发展成为一种职业。官僚们吃饱喝足,有大量的时间消遣,而这些消遣基本都用在琴棋书画和诗词歌赋上,所以这些创作从本质上来说都不是“职业作品”,而一种自我表达和自我消遣的手段。这个特征不但没有削减士大夫艺术的价值,反而更增加了其艺术上的纯粹性。
士大夫艺术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代表”,和道家思想分不开。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富于灵性,最具备普世意义的思想,在当代也是中国文化中最能被其他文化所接受的意识观念。虽然在历史上道家对中国人的思想意识方面的影响相对消极(主要体现在一种“回避现实”的人生态度上),但庆幸的是,在艺术方面的影响却是积极并富于创造性的。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的精神生命,一般都是以儒家的入世精神开始,在仕途上奋斗,然后转向道家的出世情怀,最后把这个情怀表现在自己的文学艺术创作之中。
如果说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缺乏灵气的少年老成的苦行僧,中国的士大夫艺术,则是一个早熟的充满灵气且又玩世不恭的“少年天才”。理性,在中国艺术中从来没有位置。这个缺失是中国的思想界的厄运,却是艺术领域的幸运。拿绘画艺术来说,和欧洲传统艺术相比较,中国士大夫绘画,一开始就没有过“写实”的意图,也没有极端的“抽象”兴趣,而是走了一条“中庸”的路-既有写实的成分,又有主观的感受。中国的山水画很早就有了“近大远小”的基本透视常识,但从来没有像西方人那样总结出系统的透视科学;中国绘画很早就有就简单的明暗法,却一直没有出现西方艺术中的严格的阴影规律,这些现象都体现了中国人在研究自然的理性道路上始终停留在略知一二的层次。然而,个人以为,这种理性上的迟缓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优良的直觉感性能力所致,并且它正是中国古典艺术之所以如此独特的原因所在。
在“从莫奈到杜尚”一文中,我提到纯艺术在现代西方的出现,而在中国,纯艺术的观念其实一直贯穿于两千多年的历史中。感性,这个西方艺术到19世纪末才刻意追求的内涵,从一开始就是中国士大夫艺术家们的创作目的。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的古代士大夫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独树一帜,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
(摘自《琴棋书画与诗词歌赋 - 漫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