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说,眼泪水往下流,你没空来看我没关系,好好带娃教她成人就行了,以后你总是还要靠她的。
奶奶说,她妈56岁脑中风,送到医院已经昏迷不醒,生机渺茫,然而那一刻,她内心只想着一个问题,儿子明天要去上奥数班了该喊谁去送。
她们自言自语,想来想去,真不知道生孩子到底为了什么?
对于很多人来说,孩子不过是情欲的副产品,所以谈不上创作初衷。对我来说,却不是,两年时间的异地生活,给了我无数个夜晚去思考,生孩子到底为了什么?
老公说,为了什么,就为了我妈别再烦我!
只好让他速滚。
我妈说,老了总得有人养你啊,要不然你孤孤单单的没个依靠,我怎么放心。
真是亲妈。难道我念了这些书还是要指望着孩子来养我么?真成没用的遗老了,这也不成立。
熄了灯躺在床上,楼下的狗叫和楼上的呻吟,都像是电影里的配乐,它们的韵律沉进了黑色的背景里,让我感觉自己是时候开始宏大的思考了。
首先我得认为自己正在死去。心理学说“峰终定律”, 对体验的记忆由两个因素决定:高峰(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时与结束时的感觉,所以你死亡时的感觉,也许就是你对自己一生体验的盖棺定论。这时候,什么会让我感觉好一些?
功成名就,福禄双全,子孙繁衍,人丁兴旺……看起来就像中国人的年画一样,热热闹闹的好,这才是喜丧。
本质是什么?不想被遗忘,身子走了,魂魄不想离开。
如果有万世传颂的功德,如果有一本传世佳作,世间就总有你的名字,你的魂魄就不会散去。听起来,不是跟“寻梦环游记”很像,因为只要不被遗忘,人就“活”着。中国人讲究 “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也就是这么来的吧。可究竟没多少人能做到啊,更容易做到的只有我们千万年如斯的本能:
如果有繁衍下去的基因。
那将是我,一个普通人,依旧“活”在这个世界的唯一证明。
没有宗教可以拯救走向死亡的恐惧,没有科学可以构造死后不泯灭的世界,唯有这一条能给予我稍许的安慰。
信不信?
2017年,也就是实行“全面二孩”政策的第二年,全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人口出生率千分之12.43,两个数据相较于前一年均下降,出生人口同比减少63万。与此同时,二孩出生占比进一步提高,高达百分之51。说明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不生”,也有越来越多人选择“追生”。
这个数据的本质是:
如果繁衍基因能够安抚我的恐惧,我将在能力范围之内播散的越多越好。如果不能,那么生育是没有意义的。
思考结束。
我长舒了一口气,是什么支撑我放弃事业从零开始,不是我对于那个看不见的孩子的爱,而是自己对于死亡的恐惧。
不,不,还有什么是我遗漏的。
难道不是试图证明自己的欲望,我也能生孩子,与普通人无异?难道不是试图融入周遭的圈子,和闺蜜一起晒娃,过自认为“正常”的生活?难道不是害怕长辈的压力,别人的非议?难道不是在自己事业不顺的时候,可以有个万能借口,我是个了不起的妈!
不是大爱,只是自私。
我竟然比我自己认为的还要自私?天哪,这么多年的学校教育,我自认自己的道德水准不太低。
自己竟然比那些屈从情欲的人更加自私。
多么吊诡!
直到有一天,我读到《自私的基因》。原来自私的不仅仅是我,是我的本能,我的基因,我不过是在危难处变得异常脆弱,被我的本能、我的基因所控制,它们利用我的身体和意志拼了命的去繁衍,努力存续在这个世界。听起来难道不像是病毒吗?被蛋白质包裹的RNA,到处寻觅宿主去播散,宿主死亡了没有关系,更重要的是这段遗传信息得以保存,并得到了繁衍。
不管是屈从情欲,还是历尽千辛,思考形而上的意义。
我们都败给了它。
也许,这可以回答外婆和奶奶的问题。
眼泪水往下流,究竟是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