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个人而言,如果在职场黄金期留在错误的公司,将会是职业生涯的一大损失。
马上就要过年了,很多人都开始在纠结,拿完年终奖后要不要辞职。虽然现在不走是因为年终奖还没有拿到,但是一旦领到后,又害怕承担辞职后的经济压力,陷入死循环。
既然金钱的捆绑,不能消除一个人离职的念头,那我们究竟要用什么标准,去衡量在一家公司的去留?
如果单从表面来看,恐怕得不出答案。因为成年人间的游戏,即使对这家公司有再多不满,离职理由也只会用「个人原因」一笔带过,真相总是藏在现实的背后。
我在和近10个有过离职经历的朋友聊过以后,发现他们离职的真相,分别提到了这5个方面:
- 个人能力得不到锻炼
- 工作内容偏离职业规划
- 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 领导对你贩卖焦虑
- 领导带头搞办公室政治
对于以上五点,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它们对应到现实中的具体情况。
一、个人能力得不到锻炼
如果一份工作每天都做着重复的事情,时间一长不但能力会停滞不前,而且会丧失竞争力。
前几天,我的大学同学吴美丽告诉我她离职了。我很惊讶,因为这家公司是她毕业后的第一家公司,从销售内勤做到总经理助理,工资已经是刚开始的5倍,相对于同龄人看来,是一份不错的收入。
我问她为什么要离开,她告诉我她很慌张,因为现在自己在公司「无事可做」。原来平时工作会遇到的问题,现在都有对应的流程,即使需要协助,她也能很快处理。
旧的事情上手了,又没有新的事情可干。因为她待的是一家小公司,即使做到最好也就是老板助理,「岗位天花板」一眼望穿。
辞职后,她去了同行的一家上市企业,从总监助理做起,虽然工资有微小的缩水,但是工作内容在原本的基础上拔高了一个层次,相对上家公司来说,更具挑战性。
在这个时代,能力是一个人在职场上立足的标签。假如当前的工作已经无法满足个人成长,就相当于温水煮青蛙,我们不要等着被别人淘汰,而是主动出击,跳出舒适区。
二、工作内容偏离职业规划
职业规划是人生的风向标,如果偏离了,就像目的地在东边,你却往西走了,只能花更多的时间调整回来。
朋友小雪是做新媒体运营的,但因为在上家公司做的工作偏离了这个方向,导致辞职出来后屡屡碰壁。
当时这家公司准备开发一个民宿项目,产品在新媒体运营方向上还是一片空白。小雪心想,如果加入的话,内容怎么规划,要做什么活动、广告怎么投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但是1年过去了,她每天除了给各个民宿写介绍以外,没别的活可干,说白了,实习生也能胜任。
后来辞职后,这份工作经历并没能为她的简历添彩。同样是3年工作经验,跟别人比起来,除了工作年限以外,能力、技能都差了一大截,只能被动选择低薪岗位。
她说这份经历最后悔的地方就是,头几个月发现问题没有及时离开,才会导致后面需要更多时间弥补这段“空白”。
因此,当你发现实际工作跟岗位要求不符时,应该及时止损。不要因为害怕承担找工作期间的经济压力, 而去牺牲长期利益,不然会因此付出更大代价。
三、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
职场是讲究价值回报的地方,你给公司创造多少价值,就拿多少薪水。但是这个价值,应该是有标准的,不是领导随便拍脑门决定的 。
比如原本公司公众号打开率是3%,领导绩效直接定10%,明显就是完不成的任务。执行的人为了达成绩效,顶着压力,加班加点地做。
一方面,做好了,没有得到应有的报酬;做不好,不仅牺牲了所有个人时间,还要面对指责跟抱怨,工资可能都养不起自己。
另一方面,可能还会面临领导安排的,「绩效以外」的事情。这个时候又不能讨价还价,只能嘴上「好的」,心里「妈的」,默默去做。而且,如果这件事你经常做,慢慢地就会变成是应该做的了。
长久以往,即使你再喜欢这份工作,也会因为「完不成」的任务和「付出回报不对等」的心理落差,慢慢消磨热情,人也变得越来越没自信。
或许有的人认为,关于回报用金钱衡量的话,可能有点浅薄。虽然拿不到对等的报酬,但可能领导能力强,跟着他可以提升专业技能,当然这种情况就另当别论。
所以,当一份工作既得不到「金钱」的回报,也得不到「能力」的回报,那离职就没什么纠结可言了。
四、领导为达目的贩卖焦虑
人天生有比较心理,谁都不想承认技不如人。而有的领导通过刻意夸大某些人的成功,拿来和你对比,使人产生挫败感,让你感到焦虑,尽管事实不是这样。
领导为什么要让你感到焦虑呢?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你更好地为 TA 做事 。
朋友乐乐曾经就被领导拿来比较过,还因此一度怀疑自己的工作水平。因为业务拓展,乐乐被调到新部门做策划,直系领导是空降的(投资人的老婆),另外还有一个毕业生。
那段时间她简直是在郁闷中渡过,加班加点写出来的文章不仅不被认可,还被嫌弃出稿速度慢,文章没有语感。
不仅如此,还被领导教育做人,看看别人,刚毕业文章就写得快,还比你年轻,不出半年能力、薪资就能赶上你。
人都是经不起激将的,于是乐乐投入更多对精力去做,没想到换来的是变本加厉的嫌弃,被接连打击之后,选择辞职。
后来,前同事告诉她新来的毕业生也辞职了,同样也是受不了这种一巴掌拍死,通过对别人贩卖焦虑的方式,达成自己的目的。
在职场中,有的领导喜欢拿你跟其他同事比,拿你跟 TA 眼中的同龄人对比,时常转发各类文章,提醒你还欠缺哪些能力。
如果领导出于好意,我们可以拿来借鉴参考。而如果只是出于私心,还不如换个舒心的工作,这样至少不会每天都在自我怀疑中度过。
五 、领导带头搞办公室政治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职场中资源争夺、利益分配是不可避免的。而领导应该是矛盾的调和者而不是加剧者,带头挑起办公室政治。
最近跟前同事微信闲聊,无意间聊到他过完年后就辞职,已经提交申请了。我还开玩笑说要去他的公司,他告诉我千万别来,因为领导不行。
事情是这样子的,他们部门负责了一个新项目,因为前期是筹备阶段,成员之间的分工并不明确。后来产品上线了,需要划分岗位。领导竟然让一个能力不行的同事先挑活,剩下的其他人去分。
大家强忍着情绪,硬着头皮干下去,等到各自的工作都落地了,这个人还是毫无进展。
最后因为进度搁置,领导让我前同事去填坑,而这个人不仅没有被处理,反而升职了。
其实一开始她们就商量好了,部门缺个运营经理,会不会做没事,先把位置占着,到时候再借由分工名义升职。
这么一通乱搞下来,团队内部也分化出好几个派别。晋升靠「站队」,大家变得特别计较得失,工作应付,每天到点就走,一下班就失联。
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出成绩?用他的话说,大家只是在等一个离职的时机而已。
虽然职场没有绝对的公平,但是处在这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你的精力都被内耗掉了,哪有时间提升能力 。
最后,关于离职除了要考虑工作本身的好坏,也别忘了权衡现实的情况,即是否有明确的职场目标,指引你去做下一次选择;是否能承担起工作空窗期的经济压力。
希望总结的这5点离职背后的真相,能给你一点启发。如果「离职」这个选择,是充分考虑了工作性质、职业规划、经济压力后的决定,那就果断去寻找对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