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我们中国人都鄙视“崇洋媚外”,都对“崇洋媚外”的事持批判态度。可是认真检讨一下,多少年来,在过去的年代里我们又自觉不直觉地做了多少“崇洋媚外”的事呢。曾几何时,选择家电,总觉得进口的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出国热,就是找工也总想着到外企,学习企业管理也是依据西方的管理办法,等等。崇洋媚外,总觉得月亮还是外国的“圆”,让我们做下了多少莫大的遗憾事啊。
我自己就亲身经历过一件月亮还是国外“圆”的事,上世纪九十年代里,我从事企业管理职业。那时候,企业挣脱了计划经济的桎梏,驶向市场经济的海洋,正是生气勃勃,蒸蒸日上的时候,各企业领导者或称企业家们无不感到培训员工,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同时,一代青年工人也迫切需要学习掌握一些能够改变自己心志,调节自己心态,情绪,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成功学说。当时,我们的专家学者们乃至于出版界都窥视到这一热点,于是“月亮还是外国圆”的现象又出现了。于是以美国卡耐基,拿破仑。希尔的作品为代表的大量的励志学,成功学,致富学的书铺天盖地而来,甚至连美国西点军校的训练规则也端上来。书店里摆得琳琅满目,叫人眼花缭乱。专家培训,言必称西方,令人目瞪口呆,似乎掌握这些诀窍,原则,立即就可以大功告成,飞黄腾达了。
不可否认这些来自外国的(主要是美国的)励志学家,成功学家的书,以自己的亲身实践和总结出来的理论,涵盖了人的事业成功的所有主观因素,使成功学这种似乎玄秘的学问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法则,确实可以改变人,可以取得事业的成功。讲授,学习,运用也没有错,但认真地说起来,无论对社会,还是对个人来说,实际上又是一次“月亮还是外国圆”的现象。
因为,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遗产的宝库中,关于修心养性,励志敦品的法则,原则,改变行为,习惯的学说,教诲比比皆是,一点都不比外国人讲的差,还比外国人讲得更具体,更精细,更全面。
比如《四书》就是一部古老的经典。首先就像“百家讲坛”专家于丹教授说的:“让我们以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让我们走进《论语》,也做孔子席前一个安静的学生,跨越这千古的沧桑”。因为“《论语》是一种温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我们对内心的关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中国文化中的励志,成功学说的又一个宝库是中国道教和佛教的智慧,我们无意劝说人们都去出家当和尚和道士,但在佛教和道家的经典中确实有我们可以学习的“道之以德”的方法,汲取崇高的人格和献身的精神,可以提高人生的境界,认识人生的真义,即所谓“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的真理。佛家与道家的智慧,同意体现着中国文化博大细微的精神,“它为我们在心灵中营造了一座永远安宁,祥和的净土和家园,使我们更加真切地去体验人生,更加深刻地去拥抱生活。”
最后,还有我们历代文人学者丰富的训诲,劝诫的文献,如《菜根谭》,《小窗幽记》,《琼琚佩语》甚至古时候的儿童启蒙课本《三字经》等,都是直接对人进行训诲,劝诫的,教人成功的。总之,在中国文化中,以人为本,以德为核心,以道为法则的经典,综罗历代,广博精微,构建了上至帝王御世,下至个人修身,励志敦品德学问,蕴藏着无比丰富的立志,立德,立言,修身,治世,治国的哲理,可供我们中华民族子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