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进贡,也就是:藩属国向宗主国呈现礼品。从这个定义上来说,宗主国一定是强大的,至少在武力上是强于藩属国的;而藩属国基本是弱小的,在受到别的国家侵略的时候,需要宗主国的保护。
古代中国,每一个不同的朝代,都有大大小小的藩属国向“天朝上国”进贡,多着4/5百个,少则1/2百;而每一个君主也都非常的喜欢这样的进贡,这不仅仅能满足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更能展示“天朝上国”的强大。
在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眼中(无论古中国人、或者现代人),都会认为进贡是因为“天朝上国”强大,其他藩属国不得不以进贡的方式来寻求生存和保护。
不过,进贡有这它更多方面的作用,不仅仅只是局限于求生存和求保护!
一、进贡是文化的交流。
天朝上过,自诩为世界文明(其实仅限于亚洲)的中心,有着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历史文化。其他各邦都是蛮夷,都要向“天朝上国”学习(伏尔泰都曾经用诗文表示中国的璀璨文明是应该全世界都学习的)。
所以,进贡就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各蛮夷之邦,借着进贡的方式,来到“天朝上国”,感受、学习人文礼仪、文化、诗文;同样也能让“天朝上国”了解到其他文化的魅力,感受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虽然大部分都被“天朝上国”嗤之以鼻)。这样的方式也促进了文化多样的融合。
虽然这并不是“天朝上过”君主们喜欢的,但是,君主们也有很多时候会把自家的公主远嫁他邦(虽然不乐意,很多时候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这也是促进了“天朝上国”文化的传播),公主们带到藩属国的,不仅仅只是自己,还有庞大的随从团以及文化,礼仪。
二、进贡对经济的促进显而易见
进贡,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古代中国交通条件非常的不便利,而且要经过各个关卡,每到一个行政地,都会被当地的关于或多或少的搜刮一些(虽然表面上进贡使者心甘情愿给的,但是谁都知道不给,走不了啊)。所以,进贡的藩属国都会带上庞大的进贡队伍,也会带上非常多的非进贡的其他物品,在漫长的进贡途中进行买卖交易,才能保证进贡队伍顺利到达“天朝上国”面朝君主;
而且,很多藩属国进贡的队伍中都有商人,有的商人到达“天朝”之后,就不回去了,或是战略而为之,也或是个人想法;这样,“天朝上过”与藩属国之间的贸易,就在一次又一次的进贡中,不断的加深,扩大。
三、进贡也是一种政治行为
这大概就是大多数人对进贡这一历史行为的最常规的看法了吧!因为武力、因为政治,不少藩属国不得不用进贡的方式,让宗主国不侵略自己,还能为自己提供保护,甚至请求到一位公主“入驻”本国。长此以往,这样的进贡行为,其实就演变成了一种政治行为。历史上,也有不少“天朝上国”向蛮夷之邦进贡的行为,对,就是所谓的“和亲”。
四、进贡是一种脸面的表现
这大概是大多数人想不到的吧,然而,这是不少“天朝上国”君主们最真实的对“进贡”的想法。纵观中国封建史,可以看做是一段边缘蛮夷之邦周期性的进攻并占领中原国都的历史。鲜卑族、蒙古族、满族等等少数民族都占领过中原,并且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政权。
进贡其实并不是单方面的行为;每一个藩属国前来进贡,无论他们带了价值多少的贡品,“天朝上国”的君主为了显示自己的强大与威严,都会赐以数倍的价值物品或金银让进贡使团带回去,因为这样会很有“面子”。
而当一个王朝政权强盛时,周边蛮夷之邦,不得不进贡以求生存;强大的“天朝上国”数倍的金银返还给他们,这极大的满足了君主的面子。然而,王朝政权的衰败必然会到来,每一个王朝政权后期由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的下降,已经不能再以武力让周边蛮夷之邦进贡了;反而,周边蛮夷之邦的主动进贡,会让君主们更承受不了。
但是,每一个君主都想要做的比上一代君主更伟大,进贡早以成为君主们的一种攀比方式。因为衰败,已经没有多少蛮夷之邦愿意来进贡了,怎么办呢?
买呀!
在君主们的眼中,钱不钱的,国库有多少,不重要,有多少蛮夷之邦愿意对“我”俯首称臣那才是最重要的!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历史上屡见不鲜:东汉时期,班固上书皇帝,谏言说:为节省国库开销,不要在给前来进贡的使团数倍的金银返还。然而,皇帝不听,虽然国库非常的吃紧,但是仍然给每一个前来进贡的使团,至少以100倍的财富带回去;明朝后期,已无多少藩属国进贡,皇帝差人到藩属国请他们前来进贡,条件是:许诺将会以百倍的金银偿还。唐朝时期,甚至一个月有50多个使团前来进贡;清朝后期,同一天有多个使团前来进贡,并且殿前大打出手;
然而,这些事情,并没有降低“天朝上国”的君主们对进贡的需求;面子,对“天朝上国”的君主们来说,太重要了!甚至,对“天朝上国”的人民来说,也非常的重要!
一件简单的“进贡”史实,有超出太多我们想象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