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孝子的典故很多。小儿也能背诵几句的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比如专门记录孝子典故的《二十四孝》。
不孝的故事也有不少。说古时,有一个老人,夫人早亡,膝边有二男一女。女儿出嫁了,儿子儿媳倒也孝顺。老人手头尚积有些金银财宝,安享晚年,丰衣足食。
一日,两个儿子要求父亲将金银细软分给他俩,作为经商的本钱。老人经不起苦苦哀求,便同意了。想不到儿子分得金银即变了卦,不但不孝老父亲,而且让媳妇每日咒骂老人。
为赡养老人之事,弟兄也争执不休,最后才勉强决定轮流赡养老人,每人养一个月。
可二月二十八日,老大对父亲说:“今天满一个月了,明天即是三月份,你该上老二家了。”而老二却说:“今天才二十八日,还差三天才是三十一日,老大该再养你三天。”
于是,老人象个皮球似地被踢来踢去,没奈何来到女儿家。好在女儿孝顺,老人才得安生。
孝顺女对兄长不孝父亲之事义愤填膺,便施一计教训两个兄长。
恰好这时侄儿来作客,她买了好多食物和新衣服一套送给侄儿说:“姑姑现在阔气多了。因为,你爷爷带来一批珠宝。”
侄儿回家后,把情形讲给家人听。这一来,兄弟俩坐立不安了,商议了一回,老着脸皮将老人接了回来。每日好鱼好肉,说不尽满嘴献媚奉承话。
直到老人仙逝后,搜遍家园的四面八方,也不见一点珠宝之影。此时此刻,妹妹才悲愤地泄露“天机”,羞得两位厚颜无耻的兄长恨不能钻入地缝里。
这是古代的故事。
二
我们小区有这么一家子。
夫妇俩已近耄耋之年,老爷子每月有退休金。在这个城市维持正常生活绰绰有余。老夫妇有两男三女。几人的经济条件也尚可。
他们家却经常上演因谁来伺候老人的口水战。小女儿照顾的多些,据说,其他人只有逢年过节时才来转转,而且是一站便走。
小女儿虽然尽着义务,可内心依然不平衡。她认为父母不是我一人的父母,凭什么我一人照顾,你们都不闻不问。
为此,她把姊妹几人邀到一起,商讨赡养问题。小女儿提议轮流照顾老人,大女儿提议每月拿出一些钱,雇佣保姆来照料。
小女儿说,我一直在尽孝道,我不用出钱。其他人认为,每个人都出钱,你凭什么不出钱。
几人你说你有理,她说她有理。谁也不让谁。事情就这样一直拖着,小女儿常心有不甘。
一母同胞,因为这个问题闹得人尽皆知。一度断了往来。
她几个姐姐说起,妹妹照顾父母也不是白照顾,父亲每月把三分之二的工资交给她支配,用于吃喝用度。
有好心人劝她,父母是自己的,即便没有收入,该照顾也是一样不少。何况你现在并不是白白照顾。各人尽个人的孝道,谁还没有老得时候。
现在,再遇见她,好像想开了不少。
这是现代的故事。
按说像她家这种,子女多个,应该不愁养老问题。老人尚且还有经济资本,且遇到这些。
试想如果老人没有经济资本,这姊妹几个是否会像古时那两个儿子一样,推三阻四。
自古有养儿能防老之说。也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说法。可几个子女因为赡养老人推诿扯皮的事仍大有人在。
《红楼梦》的好了歌说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小时候,常听母亲讲起一个故事,说是有对夫妻整天虐待老人,常用一个脏碗给老人吃些剩饭剩菜。
有天,夫妻俩的小儿子看见了,说,妈这个碗要好好留着,等你们老了的时候好用。夫妻俩面面相觑,愣在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