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消失的十三级台阶》,有一些小感慨。
作为悬疑小说,它在我看过的悬疑小说里,不算是最有悬念、反转最大的,但是它的结尾也很绝,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惊艳感。
悬疑上给人惊艳感,看完后还能给人以思考,这两者都具备,就很难。所以,《消失的十三级台阶》值得一看。
一对老夫妇惨遭杀害,疑犯树原亮却因车祸,恰好丧失了案发前后数小时的记忆。死刑执行官南乡与刚假释出狱的纯一接受委托开展调查。树原亮唯一的记忆就是“自己曾走在台阶上”。
“台阶”一直未找到,纯一之前的过失杀人案也开始变得疑点重重,距离树原亮执行死刑的时间越来越近,两人探案小组能否破局?如何破局?自己又是否会身陷其中?
明明3个小时就看完了的小说,却觉得故事内容很丰富,支线剧情全面,各个人物也塑造得立体生动。
故事留给人的是:关于死刑制度的思考。在此之前,我没有认真地思考过死刑制度的利弊、存在的意义、是否应该废除等一系列问题。
其实,看完这个小说后,我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答案,但是终归觉得自己对于死刑制度的思考比以前要全面一些了。
豆瓣网友对于这个小说的短评,最触动我的是:“在没有上帝视角的真实世界里,没有一种制度可以保证善恶有报,这真是残酷。法律的每一次修改和补充背后,都深藏着一段段悲剧。”
小说从死刑犯、检察官、死刑执行官、施害人和受害者家属等多个视角刻画了死刑制度对不同人的影响。
日本的死囚直到处决前一小时左右才会被告知自己的行刑时间,死刑犯树原亮被关在牢房里,每天听着狱警的脚步声,承受着巨大的恐惧和煎熬。只有当狱警走过自己的房门,才觉得劫后余生。但是他却连自己是否有罪都不知道,只能死死抓住“我曾走在台阶上”这一记忆的碎片,在黑暗中渴求着一丝转机。
书中的检察官虽然拟定了死刑判决书,却仍然在时刻担心着自己是否判下了冤案。也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后面他才会积极帮助两位主角寻找真相。一纸判书,决定一个人的生死,无论正确与否,午夜梦回,总是难免忐忑的。
死刑执行官南乡曾亲手处死了两名死刑犯。书中详细描述了执行绞刑的过程、绞刑场所的构造及所用的道具、所有参与执行死刑人员的心理活动、执行死刑时罪犯的情绪崩溃和执行死刑人员事后深深的罪恶感。让人看得极度压抑,代入性极强。会让人开始思考,死刑制度的存在,是否会对死刑的执行者造成不可逆转的心理伤害?
过失杀人后假释出狱的纯一,代表的是施害人的视角。从法律上来说,纯一得到了假释。但是作为被害人家属,就算纯一家人已经进行了赔偿,纯一也坐牢并悔改了,但他们对于纯一的那种憎恨会消失吗?
后面一系列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但也再度引发了我们更深的思考:因为一个人的恶,就擅自越过法律,自己变身为施害者又是否可取呢?
纯一和被害人父亲的行为都让我们知道了,这样做会形成一个“恶”的循环,绵延不断。
真实的世界,确实很难做到以制度保证绝对的善恶有报。不然就不会有纯一设计的“过失杀人”了。但是这也绝不是我们自诩正义,以恶制恶的借口。
虽然法律的每一次修改和补充,可能都是以血泪写就的。一如书中树原亮案本来已经要执行死刑了,后来在众人的努力下才得以发回重审。在这期间,他为此承受了太多了,甚至在警备队长为了告诉他这一消息而叫他出来时,他都直接吓得瘫倒在地,大小便失禁了。
但是也正如书中指导教育的首席管教官在告知树原亮重审决定后,曾对他说:“在这个决定的背后,有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你永远都不要忘记他们。”我们要明白各种制度制定的不容易,也要相信在追求公平和正义的道路上,永远有人在前赴后继地努力着。
一如为追求真相,最终沦为阶下囚的南乡; 一如为守护证据,不惜生命的纯一;一如就算承认自己错判,也不愿判下一例冤案的检察官……
致敬,公检法系统从业人员。
最后,再次向作者表达敬意。小说最后长达5页的参考文献,大概就是这本书能让人读来酣畅淋漓,又能给人思想启迪的部分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