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复述】
学习:怎样学习,才能直面现实
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好的学习者,首先向自己提问
提问在学习中至关重要
不提问的学习:订立计划–实施学习–回顾和整理。以既成知识为核心,扮演“搬运者”,把外部知识经消化后搬运至头脑内部,只完成只是在不同载体间的传递。这种学习,知识在传递过程中的精确性、完整性更重要,而学习者的心智,包括原有的知识体系、方法、观念乃至困惑,被搁置,不管不问。
“直线传递模式”;更合理的是建构式,知识由学习者主动建构而来,学习者主动调动已有知识,在主动目标指引下,丰富情境中积极探索,把新旧知识结合,在头脑中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打开新旧知识间的通道
1.针对当前学习材料,我已具备哪些相关知识?
2.针对当前学习材料,我又学到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挑战?
3.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经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长期探索?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解码
1.它说了什么?给我什么样的感受?(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评价、定性)
3.它的内容是怎样组成的?它的效果是如何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适应型专长:通过对知识广度和深度的扩展来适应问题的需要,实践性的专家
深度学习:把学习材料当做样例来观摩和探究
金克木:少、懒、忘、连字带空白一起读,读书、读人、读物
解码入口:
1.寻过程:不仅知道结果,还要知道结果是如何来的
2.不只做归纳,还要做延展:归纳必然带来信息的减损
3.对比:相同、区别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你能调用的知识有多少?
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做中学
游戏:循序渐进的任务和挑战
游戏优势:
1.调用多种感官的及时反馈
2.动态多变的情境和挑战避免了单调枯燥
3.与玩家学习曲线动态匹配的挑战难度
知识操练:
1.写作式操练
2.游戏式操练
3.设计式操练:调用已有知识,设计某一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问题
知识融合:
1.迁移
2.印证
3.互补
【读书感悟】
毕业后才开始慢慢爱上学习。
毕业后,困顿于职业困惑和生存压力,主动看了很多成长方面的书籍。
学校教育最失败的地方在于没有教会我们主动探索。完成既定学习任务就已经手忙脚乱,哪有时间再去主动探索,这也是“乖乖孩儿”的悲哀。
采大说好的学习者,首先向自己提问。我不是好的学习者,很少提问,更少向自己提问,所以学习起来晕头转向、毫无章法,看到什么学什么。
维特根斯坦在八九岁思考第一个哲学问题“撒谎对自己有利的时候,为什么要说实话?”这个问题折磨着他、逼迫着他去解开谜团。这个故事很触动我。
因为之前大多时候都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因为现在也有类似的被折磨的感觉。
5月参与一场《学会如何学习》的网课后,对“学习”着了迷。非常想探究清楚学习是什么?如何高效学习?现在困惑于学习的意义。
采大提出学习需提问,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告诉我们明确学习的目的。
李笑来讲到,学习不是目的,用起来才是真的,因为价值只有通过学习来实现。
古典在《个人成长的正确姿势》中说,学习的底层逻辑是认知–认可–认同。认知是知识的获取,从无知到有知会获得极大的快感;认可是经过判断,符合自我价值观的,觉得正确的部分知识;认同是需要对认可知识不断实践。提出“7-2-1”学习法则,10%的时间学习新的知识,20%讨论,70%不断练习。
我沉迷于认知阶段,享受着从无到有的极大快感。然而空无技能,混的凄惨理所应当。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做中学是最高效的学习方式。
扎入工作当中,重视工作中的困惑,带着明确目的去学习见效快、收益高。
学习某一知识或概念,很有必要先Google/Wikipedia一下。鉴于国情,看英文版本效果更佳,现在也重新拿起英语,在Wikipedia中啃着Learning这个词条。
学生是一生的身份。
学习是一件终生的志业。
6.28 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