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是第一见她因为钱而哭泣,甚至比奶奶的离世更让她悲痛!
那年炎夏,我高三毕业考上了大学,“贫穷”却像一只猛虎在我面前咆哮,横亘在了我与大学之间。
母亲拿着鲜红的录取通知书,怔怔地在苍白的院子里坐了一下午,任凭阳光暴晒,汗水狂傲地流过脸颊。
我说,反正学校也不理想,我不想读了。
母亲依旧一言不发!
深夜,她房间的亮了一夜,灯光像火苗一般欲燃尽忧愁,却又无能为力。
第二天一早,她带我去见村支书。母亲还未开口,泪水像泄洪似地奔涌而出,全身抽搐。
村支书很同情我们,帮忙联系了慈善总会,解决了我一半的学费。
大学期间,我勤工俭学,顶着高温发传单,利用休息时间去餐馆端盘子,每天晚上骑着二手自行车去做家教,解决了另一半学费和生活费。
大学毕业后我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极大地得到了改善,母亲终于可以彻底放下担子,安享晚年。
那天从村支书家回来,我发誓这是母亲第一次为钱泣泪,也一定是最后一次。今天,我可以自豪地面对当初的誓言,因为我做到了!
2
面对苦难,如果只有抱怨没有努力,我们肯定会是一个失败者,一个连自己都看不起的失败者!没伞的孩子一定要学会奔跑。
大学四年我始终与贫苦相伴,与寂寞为伍。其他同学在睡懒觉、玩游戏、约会,而我一直在为生活奔波,在为自己的未来奔波。
如果我不去兼职,不去拼命,我怎么对得起母亲的泪水。
我的那些兼职收入不高,可我还是珍惜每一次机会。比如那份家教离学校很远,其他同学都不要做,而我要。因为这份收入抵得上母亲半天的劳作。
一份兼职不够,我就找五份,只要合理分配时间,我完全可以胜任。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别人在伸手向父母要生活费的时候,我却已经能够自给自足。
梁实秋先生说:我们应该心中先有一个一贯的道理,做人的道理,然后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然后才有“大德不逾闲”的把握,然后生活才有规律。
年轻的道理,也许就是奋斗吧!
3
我从来不说感谢苦难这样充满鸡汤味的话,我想绝大部分的人都愿意含着金钥匙出生,这意味着有更好的资源、更高的平台让你起飞。但是我淡然面对现状,该来的总会来,既然不能改变环境,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不努力的人只有两种结果:要么被淘汰,要么被残忍地淘汰。
我清楚地知道原生家庭不是原罪。如果说我有过自卑,那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我未卷起袖管、使出全力地去做好一件事。
我身边有几个同学因为是贫困生的缘由,总有意无意地和其他同学保持距离。他们喜欢独来独往,把自己困在自卑中,不愿意去拥抱外面的阳光。
其实同学没有疏远他,他也没有疏远同学,而是他与自己的自信渐行渐远。
在餐馆打工期间,我偶尔会遭遇顾客的刁难甚至恶语相向,其中有一句让我记忆犹新。一位穿金戴银看似贵妇的顾客说对我说,穷人就是没见过世面,连端个菜都不会,你注定不会有出息。
当时我感到委屈极了,泪水扑簌簌地落了下来。后来我转念一想,不正是她的无理才显出我的素养吗?
出生在怎么样的家庭是我们无法选择的,但是具有怎么样的素质却不由命运操弄,我们完全可以自己掌握。
万贯家产会散尽,而强大的内心是任何人偷不走,盗不了的。古罗马哲学家厄匹特斯泰说:有人要是不快乐,那一定是他自己的错,因为上天是要让所有人都快乐。
我相信这些都只是暂时的,未来的路还很长,年轻的好处是我们知道我们的未来不是梦。
贫穷从来不会打败我们,心有信仰,便有希望。
4
每个人的生活就像用同一个主题所写出的不同文章,关键在于我们给文章进行立意。
有人把它写成悲情小说,有人把它写成洒脱的散文,有人把它写成愤世嫉俗的杂文……
我没有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淖,反而暗自庆幸。如果不是慈善机构帮我解决了一半的费用,我将与大学失之交臂,我将失去更多学习、自我沉淀的机会。
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怎么样,主要在于我们以什么方式来看它,不同的人见到不同的世界。如果内心是消极的,那么世界就是荒芜和暗淡的;如果内心是积极的,那么世界就是丰富和光明的。
命运像魔术师,变给别人的可能是幸福,而变给你的可能是苦楚。这两者其实差别很小。如果把苦难化作动力,你也能取得成功。只不过前者是直接给予,而后者是间接给予。
间接自然也有间接的好处。挥洒汗水后,我们提高了生活的免疫力;风雨过后,我们看到了彩虹的绚烂。
品尝过苦,才能品味出甜。
二十岁,我们应该把生活写成以奋斗为主线的喜剧,我们都是自己主角。
-END-
我是爱思考的陈小夭!文章均系本人原创,转载请联系,也希望你们多多关注,爱你们,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