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未来的学习方式,你迟早被自己淘汰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最近网上会有很多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课和文章,感觉全民都在学习个人知识管理。

其实知识管理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了,像主流的商业管理课程如EMBA、及MBA等都有讲“知识管理”,并且把它作为一项管理者的必备技能要求包含在内。

但是,为什么个人知识管理在近两年才火起来呢?

一、知识管理为什么越来越重要


我自己之前也写过类似知识管理的文章,其实是被逼写出来的。因为之前工作的原因,每天会接触大量的演讲和分享,听的多了就感觉脑子很乱。

不过,另外也发现很多人讲的东西其实中间都有某种关联性,很多观点也可能只是来自于某本书,同样一个观点,被大家引来用去,变着花样说。

也就是说很多人的演讲和分享只是在做知识的组合和转述而已。

后来我就发现,其实内容底层的知识是有很多的组块组成的。

每位演讲的大咖,就像小孩子在玩积木游戏一样,通过自己的大脑这个天然的加工工厂,把知识抽象出一个逻辑框架来,然后再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切身例子,绘声绘色的讲出来。

这是所有演讲的内在逻辑。

也是因为工作的原因,对速记这个行业相对比较了解,这是一个很小众的群体,很多速录师之间都认识,所以我也差不多认识了分布全国的速录师。

以往这个行业主要是靠政府、国家事业单位和大公司的会议笔录,以及各类媒体和行业活动的速记养活着。

不过慢慢随着各类互联网媒体和自媒体的兴起,尤其是2014年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后,互联网创业公司急剧增多,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类PR、交流、分享的活动和课程。

如今,互联网媒体、创业公司举办的各类分享活动,成为了他们接单中最重要的占比,这同时也催生了很多服务于活动和会议的企业,比如活动行、活动树、会鸽、会会、31会议网、趣现场、微吼直播等。

什么是知识的半衰期

为什么我要讲这个?主要是想说明一个概念,就是知识的半衰期。

互联网的出现让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

这个概念我之前并不知道,写完那篇有关知识管理的文章后,后台有朋友向我推荐采铜这个人,通过他我才了解到这个概念。

什么是半衰期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东西的价值随着时间流逝它消失的速度。

“半衰期”=“价值的持续性”

它最早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用来描述同位素衰减的速度,比如碳-14 衰减的速度,它的半衰期是5730年。

后来这个概念应用到了医学领域,用来形容某种药物在血液中浓度变化的速率。而采铜把半衰期的概念迁移到了时间和知识的管理上。

比如,大概过了45年以后,有50%的医学论文被证明是错误的或被淘汰,所以认为:

医学知识的半衰期是45年。

而物理学知识的半衰期是10年;

而工程学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半衰期只有两年;

而在互联网领域知识的半衰期可能不到一年。

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

了解到这个概念后,豁然开朗。因为原来工作的公司(“笔记侠”,如果感兴趣的可以微信搜索关注一下)主要做互联网行业大佬和创业公司CEO演讲笔记,所以你就会发现不少讲者的一个PPT课件和内容可以讲大半年。

也就是说他们的思想迭代周期不到一年,这个行业的知识半衰期大约是一年。当然,也有不少比较牛的讲者,一年思想可以迭代三次,这类不是太多,属非主流。

如果你了解图书出版的话,你就会知道,其他学科类的书籍出版周期往往都至少在几年以上,都是出版社和作者约稿之后,作者慢慢写。

但是如果是互联网行业书籍的话,出版周期最好控制在一年内,不然等书出来观点就过时了。比较短的我见过3个月就可以出一本书的。也有不少正在出书的演讲者分享完后,发现自己书中的观点已经过时了。

像类似讲新媒体营销的书,知识的半衰期更短,一般也就半年。你在当当、京东搜这类书你就会发现,几乎全是2014年出版的。一是那时微信刚火有一年多,二是那时的新媒体知识半衰期还不是像现在这么短。

如今,微信平均一个月左右就要更新一个版本。所以想学新媒体营销一定是通过网上的课程,像馒头商学院、插坐学院、猎掌门、ZMO等等,而不是书籍。(这个以后有机会细讲)

那么,回到最初的话题,知识管理是很早的一个管理概念,为什么近两年才慢慢火起来,以至于现在成了一个全民都在学习的技能?

答案就是知识大爆炸和知识的半衰期越来越短。

全世界每天有4000本书出版,超过4亿个字;

纽约时报一天的文字量等于牛顿同时代的人一生的阅读量;

一个专业领域,每天大概有200个公众号正在注册,有近1000篇文字正在产生……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每天都在遇到新问题,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

我们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才能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然而知识更新迭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大脑需要大量的知识快进快出。

那么,这个时候要完成这么高强度的大脑工作就需要一个系统,就需要用知识管理的方式去构建你的知识体系。

二、学习方式的三个变化


其实,之所以要学着做个人的知识管理,构建知识体系,主要是因为知识半衰期越来越短。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学习的方式总体上也发生了三个变化:从指向性学习到跨界式学习;从整体化学习到碎片化学习;从阶段性学习到终身式学习。

从指向性学习到跨界式学习

我们都知道, 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模式,所有的课程都是提前设置和规划好的,是一种序列式的指向性学习。

小学学加减,中学学乘除,高中学函数等等,每一学期学习什么都有固定的课本,这些都是学校早早为我们设定好的,而不是我们自己设定的。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理解能力、记忆能力、总结能力、逻辑能力。

而大学毕业以后,其实就进入了自我教育的阶段,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不得不进行跳跃式学习。

因为解决现实的知识往往是复杂的,我们根本无法判断先学哪个,后学哪个,很难像学生时代一样序列式的学习。

那么,这个时候最重要的就是学习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这个时候学习知识就不能太具有指向性,也就是一个知识只用来解决一个问题,而是要对知识进行跨界的迁移。

比如我原来讲过的果壳网创始人姬十三,就是把做科学实验的一套知识跨界迁移到了创业上。

德国有一个年轻人发明了下一代洗衣机,香皂块那么大,重量和手机差不多,找个盆,放入衣服、水和洗衣粉,然后把洗衣机放进去,30分钟衣服就能洗好,而且比传统洗衣机节能80倍,还没噪音。

其实它就是一个超声波发射器,水被超声波震成高压气泡,高压气泡又把污渍从衣服震下来。

眼镜店里洗眼镜的机器,就是类似原理。这个产品现在被全世界的人追捧,订单蜂拥而至。这么开脑洞的发明,是怎么想出来的呢?

其实就是利用超声波的震动原理来清洗衣物,是把医疗情境中的超声波,跨界迁移到了生活情境中的洗衣服上,才造成了颠覆性的产品创新。

互联网的很多现象都呈现出这种跨界式的学习特性。比如最近很流行的斜杠青年,其实大部分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跨界迁移。

还有近几年,你会明显感觉到很多互联网大佬像张小龙、雷军、傅盛等开始推崇像《失控》《人类简史》《自私的基因》这类生物学、历史学、杂学著作,甚至像《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

混沌研习社李善友教授的颠覆式创新,也是把物理学、生物学、量子力学、社会学、哲学等众多学科中的知识,跨界迁移到商业管理和组织创新上。

有一次和朋友去单向空间,他表达了一个感受,就是觉得单向书店和其他书店不一样,它书籍的分类摆放和陈列很多并不是非常规的分类,这样你在里面找书会有意外的发现。

而其他的书店,比如海淀图书大厦 、国家图书馆的书籍是按学科进行分类的。另外一方面,单向书店虽说是书店,但又不像书店,像个创意品店,又像一个咖啡馆,又像是个小型的分享沙龙场地。

去这类的书店看书也是一个不错的学习方式,说不定每次都会有意外收获。

从整体化学习到碎片化学习

这个现在大家应该都比较好理解了。比如你敢一天不刷朋友圈,第二天上班同事聊天,就能一句让你插不上话,一天不看手机就会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

所谓碎片化,是一个相对概念。

比如,一篇文章相对于一本书就是碎片化的,一段半小时的音频,相对两天的线下大课就是碎片化的。

另外碎片化除了占用学习时间短以外,还要能保证学习的随时随地。比如蹲厕所、等公交、开车时都可以进行学习,也就是可以满足多场景。

其实,中国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不仅是成序列和具有指向性,而且是在进行整体化的学习,但是未来是碎片化的学习。

为什么每年这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找不到工作?就是知识迭代更新的太快了,你想整体化的学习,门都没有。

现在你敢不接触社会和网络,闷头在大学里读几年研究生和博士生吗?出来不傻才怪。

知识的更新迭代实在是太快了,整体化学习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竞争,碎片化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

知识都是由人产生,人的口述分享是最快的,其他的任何分享传播方式都会有延迟。

比如写成文章你至少需要一两个小时吧,录制个视频和音频需要一两个周吧,出一本书至少需要3个月半年以上吧。

所以,未来基于互联网的语音分享和视频直播,会慢慢成为人们主要的学习方式。

从阶段性学习到终身式学习

前段时间,马云在一次公开场合说自己后悔创办了阿里巴巴,原因是时刻在工作,不得休息,当然这是一句抱怨的玩笑话。

其实,早在之前马化腾也说过这样的玩笑话,每天晚上都觉得第二天醒来腾讯就可能要倒闭。

玩笑归玩笑,其实背后是互联网商业竞争的残酷性,互联网商业瞬息万变,一刻都不能怠慢。

假如,马云、马化腾是开饭馆的,肯定就不会有这样的焦虑,即使关门去度假一个月,店也不会倒闭,开张照样有人来吃。

因为餐饮的知识半衰期太长了,而互联网的知识半衰期在加速缩短。

所以,我们再也不可能像原来那样,在大学、技校或作坊里学门手艺就能养活自己一辈子了,有了手艺必须得时刻精进再学习才行。

中国为什么那么多的百年老店和百年品牌越来越不行了,有的人说是缺乏创新。其实创新的本质就是不断的学习精进。

时间会消磨一切的价值,随着时代的演进,技术被再次突破,审美被迭代,甚至使用的场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劳永逸的学习方式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这代人,注定一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比真正花在实践上的时间多。因为终身式学习来了。

三、未来教育方式的变化


大学是保存、传承和迭代知识的组织样式。如今大学的知识传承是滞后的,主要体现在三块:

1、过时的知识;

2、可被技术替代的工具类知识,比如语言;

3、可被搜索引擎颠覆的知识。

知识大爆炸,知识的更新迭代周期越来越短。知识的这种变化,一定会诞生新的教育方式,一定会带来教育方式的变化。

其中,最显著的将是职业教育、自主学习和企业大学对学历教育(主要表现为出国留学和高考)这条主干道的分流。

过去几十年,出国高考这条主干道养活了像新东方、好未来这样的上市教育公司,还有无数的课外培训和辅导机构。

那么,接下来发生教育方式的变化,你觉得会诞生什么样的教育企业呢?

欢迎评论留言,我会回复和你交流。

这是2012年曾引发全球热议,美国给年轻人看的一个励志教育短片。现在再看,仍不过时。推荐给你。


美国给年轻人看的励志短片《DID YOU KNOW》 - 腾讯视频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937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5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71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668评论 1 27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677评论 5 36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01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75评论 3 39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37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81评论 1 29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2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10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87评论 4 31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7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47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89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4,805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4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