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作业】
1.观影《遗愿清单》,并简述观后感
2.觉察自己在生活中“寻找”怎样的情绪感受?把它写下来,试着在情绪来时用到课上讲到的方法,允许情绪过去。
3.练习臣服于事实,放下“应该”。
作业一(附上了一年前林老师课程里写过的观后感):
已经看过了好几次《遗愿清单》,读后感也写过,这次再看,仍然还会被触动。
关于人生意义的探讨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被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竞争迅速淹没并有点虚无缥缈的话题。然而,很多人都有过同样的经历,忙碌之后,获得了许多心心念念的东西后,在某些时刻,总有一种莫名的孤独、空虚和无意义感爬上心头。这些时刻是来自真我的呼唤?呼唤漂泊、流浪在外的我们回归到永恒、寂静和圆满的真我之家?也是真正地回到自己?
然而,当日子一如既往地流逝,我们压根不会在意这些时刻,除非被类似死亡之类的重大变故袭击,那些本来就很重要,却一再被我们忽视的问题才会变得紧迫和无法回避,就像卡特和爱德华的生活被从天而降的癌症改变了轨迹。
和所有人的反应一样,卡特和爱德华对即将到来的死亡充满了恐惧和不甘心。这让我想起一本书里的描述,“你害怕死亡是因为你渴望生命。你害怕死亡,因为你认为有些东西你还没有经历过,你还想得到。”卡特为了家庭放弃了历史教授的梦想,爱德华得到了少有人能及的财富和声望,却失去了与女儿的亲情,缺少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连接。
最终,卡特和爱德华的人生意义不是因为生命被延长了,而是因为死亡教会他们开始珍惜生活,面对自己,面对生活,尤其是勇敢面对内心许多的禁忌,变得开放。这也是电影在开始和结尾,通过卡特的话外音对人生意义的回答:“我觉得可以从那些以你为镜的人身上看到你自己的人生意义。我能肯定的是,不管按什么标准,爱德华在人世间的最后时光,比大部分人的光阴更为充实。我知道,他在离世的时候合上了双眼,却敞开了心灵。”
这次看这部电影,“敞开了心灵”这几个字最能引发我的深思。人有一种很深的、天生的封闭倾向,特别是涉及到自己的软肋。影片中卡特的软肋似乎是毫无激情的亲密关系,这也与他放弃梦想后,日渐缺乏激情的生活有关;爱德华的软肋似乎是自大和骄傲导致的形同陌路的父女关系和工具化的人际关系。为了保护这些软肋不被触及,我们千方百计将它们封闭起来,由此,在身体内在形成了一些阻塞的部分。每次被触及,会带来各种不好的感受或引发情绪。然而,每次有感受和情绪,只要我们不压抑或抗拒,就是一次疏通阻塞的机会。当内在堵塞的部分逐渐减少,整个人才能变得轻透,每一个当下的生命体验才会畅通无阻地进入并通过我们的存在,使我们充分地活在每一次经历之中。这样生活着,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如果不是癌症宣告了卡特和爱德华仅剩6-12个月的生命,如果不是卡特和爱德华互相的陪伴,看着对方,就像陪伴和看着生活中的另一个自己,他们是不是就不会如此轻易地放下许多的顾虑、野心和责任,去敞开心灵,面对余下生命里的每一个感受和体验,只是去全然地经历?这样来看,以及从电影的结局来看,所有的发生,即使是癌症,如果全然接受,臣服,没有什么事情一定是不好的。或许,生命就是透过失落、透过不可思议的大危机、甚至苦难,让我们醒悟,去慢慢回到真我?
通过卡特和爱德华面对死亡的过程,我们需要重新认识自己与死亡的关系。每个人都会习惯性地在生活中寻找各种确定性,然而,死亡就是属于我们最大的一个确定性,但我们和死亡的关系充满了恐惧,绝口不谈、一再逃避、毫无准备。
从这部电影中,以及这次课程中,让我对臣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臣服不是懦弱和被动,臣服是在认清自己有所能,也有所不能的基础上,看到一切的发生是自己周围,以及过去数不清的条件的组合,而不是仅局限于眼前这一刻和这一件事。看清业力有属于它自己的生命,它会不断地展开,个人不自量力的抵抗,是螳臂当车,只会加速它转变到别的地方,反而增添一层新的复杂性,带来更多烦恼。接受一切的发生,这些发生会来,也会走,因为一切都是短暂的,它们都只是在穿越时间和空间,连生命都是如此,死亡终究会按照它的时间表收走我们的生命,无论你是普通的技工卡特,还是亿万富翁爱德华,无一人可以例外。
如此,臣服了,才可能全然地经历每一个当下的发生。
观后感(2021年11月)
爱德华是一个事业成功、社会地位显赫和家庭不太美满的亿万富翁。卡特是一个拥有美满家庭、普通工作的修理技工。当他们两人同时面临突如其来的绝症时,都有着一样的否认、不甘心和挣扎。我们在活着的时候经历过无数喜怒哀乐的时刻,唯独对死亡没有任何的经验,也没有过多的思考,总以为它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事情。当死亡突然降临时,不管是当事人,还是家人,那种无所适从的恐惧,让人显得那么慌乱、无助。如何面对死亡,面对人生的终极分离,与父母、伴侣、孩子、亲朋好友的分离,这些都是我们在活着时需要完成的功课。不管如何不舍、不愿意和恐惧,最终我们都将独自走向自己人生的终点。如何才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平静、安详地离开?这其实是一个更紧迫和需要思考的问题。面对死亡前的状态,也是我们可以主动选择的。卡特和爱德华就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做出了选择,是在惶恐不安中等待死亡?还是去实现内心向往的事情?影片最后,卡特和爱德华都去世了,电影通过卡特的声音说:“即使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是我知道爱德华死的时候,他的眼睛闭上了,心却是敞开的。”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首这一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卡特最大的遗憾是为了做一个好父亲和好丈夫,他放弃了当历史老师的梦想,也放弃了很多自己想要做的事。爱德华最大的遗憾是生命最后的时刻没有家人的陪伴。于是,卡特和爱德华互相陪伴和帮助,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缺失的部分。这时,分不清是卡特帮了爱德华,还是爱德华帮了卡特,最终他们都因为给予对方帮助而给对方带来了快乐,也实现了自己人生的意义。他们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回答了两个问题:你已经找到你人生的乐趣了吗?你这一生给别人带来欢乐了吗?
作业二:
现在是迪拜的冬天,我感觉家里不开空调也不热,但是女儿仍经常开着她房间里的空调。我就和她说好,她上学的时候,我关掉她的空调,等放学到家之前,我再替她打开。发生过我忘记开空调的事情,我也为此表示过歉意。但有一次,又发生这样的事时,我说:“不开空调也不热。”女儿就在房间有点生气地说:“你如果总是忘记在我放学之前开空调,以后就不要再关了,不要动我的空调。”这个时候,我正在厨房忙着晚饭,感到心里有点堵,感受很不舒服,觉得女儿小题大作,不懂得尊重我,看不到我的付出,有一股很想教训她的冲动。意识到我和女儿都有了情绪,也感受到自己身体不舒服的部位,我停住了这股冲动,沉默了一会,想等等看女儿会是什么状态。大概一两分钟,女儿从房间里出来,换了一个人似的,撒着娇地问我晚上吃什么。我很意外她的情绪过去得这么快,也很庆幸自己停住了想教训她的冲动。
通过这件事情,我觉察自己在生活中容易寻找“被不尊重,被不重视”的感受。实际情况是我先不尊重我和女儿对温暖感受的差异,想以我的感受来代替她的感受。
作业三:
这一段时间,面对日常发生的事情,相较以前,情绪反应平稳了很多,内在的杂音也减少了。慢慢能接受许多事情的发生,别人的行为不会完全按照我的预期展开。对家人的唠叨也减少了,能看到一些他们真实的意愿,不再像以前去对抗他们的选择,想要去控制。在一些事情上的计划性也减弱了,能接受事情这样或那样发生都可以。
可能最近没有什么重大的事情发生,只能在小事情上看到一些对事实的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