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总认为自己所学的东西太有限了,于是总是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浪迹于世。至于何进是一个终点,到底自己学到什么程度,才算是达到自己所期望的那样,或是将学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说实在的,我心里是完全没有数的。
手机在我看来,除了通讯之外,更得的功能就是能满足社交及学习了。从我的第一台智能机Nokia 5800,再到HTC,再到三星,再到iPhone,越来越感觉到手机的强大,除去基本的功能,他能让我们获取、收集及整理资源,手机在文字输入方面仅管不强,但在输出方面--无论是文本,图片,还是音声或是视频,都是很棒的,传统的书本所不能表现出来的动态的,多感官传递的功能,手机都能达到。
对我来说,我拿手机来获到资源,通过阅读而进行吸收。换了几次手机,但无论怎么样,都是装在手机上的应用,总有这些:
印象笔记
这个工具能做到一次接收,N个地方查看的功能,平时在网络上阅读到的内容,或是自己所整理的一些资料,就收集起来,而最近一年来,我把印象笔记开始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平时收集的一些资源,关于教育,教学的一些思考也记录到其它。
收集的数量也不多,大至四百多条,但收集得多,整理却做得不够,有些内容,可能是收集了就重来没有再次阅读过。我想如果能定期进行整理,对于清楚的内容,可以清除掉了,这样会更好。
微信
满足简单的社交需求,更重要的是关注了一些自己觉得不错的微信公众号,用以接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也有也刷刷朋友圈,但由于自己加的好友并不多,所以信息量也不大。对于朋友圈感觉鸡汤类的东西太多了,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最近把那类只喜欢转发一些这类内容的好友,就没再接收了。
装上了,但基本不用。只是需要使用的时候,于打开用下。完全没了主动聊天的习惯了。
支付宝钱包
时常在网上购一些东西,日常用品,图书,电子图之类的,手机上交流挺方便。
新浪微博
现在也主要是看,而发得少了,很多时候也想分享些东西,但或许生活过于平淡,所能分享的太少了。
多看阅读
用于阅读,看到喜欢的书,就下载下来,现在多看里面的书,多是花钱买来的,虽说比起纸质书来说便宜了不少,但由于获取实在太容易了,花钱只是分秒之间的事,所以购下来的内容也不少了。
手机上的阅读器挺多,我自己试过豆瓣阅读,Kindle,百度阅读,好象当当也有一个吧,但就排版来说,真心觉得多看做得很棒。同时,多看支持一些诸如字典解释,划线,收藏分享的功能,同时打通了与印象笔记的连接通道,当阅读完一本书的内容之后,可以将平时所做的书摘一次性的存放到印象笔记中去。
稍后阅读,两年前吧,就知道这个工具,但一直没有使用起来,因为我老觉得这货和印象笔记是存在冲突的,再者和自己的阅读习惯也不一样,它需要在收藏之后才能体现其价值,如果你找到一个内容,便直接阅读了,那便不需要了。所以当时我老是想不明白它应该用于什么样的场景而放弃了使用。而最近,比如我想在电脑上读过的网页内容在自己不在电脑面前的时候,或是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也能阅读,这时Pocket就有了使用的价值了。
而几次的使用之后,发现Pocket在阅读体验方面做得确实很棒,字体字号,版面的清洁程度,都能让你心无旁骛认真去阅读。
读完之后,你还可以分享到其它的社交平台,或是存入到你的印象笔记中去。
PodCast 播客
除了眼睛看,你也可以使用耳朵听,我自己订阅了《IT公论》和一两个英语学习类的Pod,效果很棒,当自己不想看,或是不能看的时候,就可以戴上耳机,听一听了。
Nike+
记录自己跑步的App,最开的时候,也使用过咕咚。安排有训练计划,可以按着上面的设定,自己一点点的不断提升跑步成绩。
以上这些并非全部,但却是主要的。其实我自己也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拿着工资吃饭的人,即然花了大价钱买来了设备,便打算好好的利用一下,不是为了装面子,而是真正发挥设备该有的作用,提升自己,改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