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广大党员干部要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大力弘扬、推广“四下基层”优良传统,切实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出新出彩、见行见效。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从“声边”到“身边”,推动主题教育入脑入心。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党的理论与时俱进,宣传工作就要守正创新。广大党员干部要将党的“好声音”传到基层去、传到群众中去,以专题党课为载体,深入普通党员和基层群众,将党的创新理论讲活讲透。要坚持实践导向,坚持知行合一,及时填补知识空白和素质短板,不打折扣、不走过场,将党的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上能接天线、下能接地气”,是人民群众最喜欢的基层干部形象。要讲好普通话、本地话和百姓话“三种话”,让宣传宣讲“更对味”“更入心”,以“村头板凳会”“围炉夜话”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活讲透,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清楚讲明白,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调查研究下基层,化“脚力”为“能力”,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第二批主题教育重心下沉、向基层延伸,与群众的联系更直接,面对的矛盾问题更复杂,群众期待解决的问题更具体。要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全面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充分论证和科学决策,提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办法举措,将“困难清单”变为“攻坚台账”和“履职清单”,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坚持以“问题导向”指引“调查方向”,主动深入基层探明情况、探清底子、探实问题,观察群众“微表情”,捕捉基层“话外音”。只有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倾听群众呼声,摸清社情民意,才能真正做到听民声解民忧、访民意办实事、察民情促发展。
信访接待下基层,变“坐诊”为“出诊”,推动主题教育出新出彩。开展主题教育,最终落脚点还是在推动发展、为民造福上。只有“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心贴心”感受群众疾苦,“实打实”化解群众难题,主题教育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广大党员干部要瞄准畅通群众诉求通道等问题,真切体会“辛辣”意见、“呛口”建议、“味苦”民意,把问题解决在一线、矛盾化解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要深入学习信访工作的相关政策,及时为群众答疑解惑,以“政策明白人”的角度为群众分析什么能办、什么不能办。信访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想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就要深入基层,主动靠前约访群众,变“被动”为“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变“干部动嘴、群众动腿”为“群众动嘴、干部动腿”,着力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推进信访工作开新局、展新貌、出新出彩。
现场办公下基层,从“机关会场”到“基层现场”,推动主题教育见行见效。第二批主题教育在基层开展,群众诉求多、改革发展面临的具体问题多。广大党员干部要带着问题、带着感情下沉一线,直奔基层,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同围一张桌子,广泛征求意见,促进问题及时解决,架起干群“连心桥”。要坚持能现场解决的就现场解决、不能现场解决的想方设法尽快解决,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做好完善机制、建章立制工作,防止问题反弹。党员、干部只有真正俯下身子、迈出步子,到基层看实情、到现场听民意,化被动“接招”为主动“破题”,才能发现问题、找到答案,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推动主题教育落实落细、见行见效。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游溪镇烈村选调生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