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十点读书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名叫通透的活。
文中借用了伊能静的成长经历。她在一场“越长大越单纯”的星空中说十六岁高中只念了一半,就入道演艺圈,那时她是个好看单纯的女孩,可很多事情,是没有办法单纯的,因为她需要被喜欢,因为想红。
那时,有记者问她:“你喜欢什么?”她如实回答:“喜欢看书,喜欢卡夫卡。”因为单纯这样的回答没有被认可。“漫画书吗?你高中没毕业,看得懂卡夫卡吗?”
年少的她要上谈话式的节目,需要邀请好友。她说,“我喜欢一个人呆在家里,再说忙得连睡觉时间都没有,哪来的朋友。”这样的回答被记者写成了没朋友,人缘差。经历过一些世事后,她学会迎合大众,学会了奉承,当然,也学会了违心!
人越红,喜欢她的人越来越多,钱也越赚越多,而她却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她知道自己用一种伪装的天真,活得太复杂。因为每一个人都认为看到是最真实的她,只有自己才知道那是假的。
当名利有了,幸福有了,却依然毁誉参半,但她已经不计较了,她依然穿蕾丝裙,发长博文,晒老公晒女儿,不怕被别人骂她文艺婊,圣母心。她说,长大是更有能力单纯了。
所谓的单纯,不过是活得越来越透彻罢了。
它看似情怀,实则是气度,隔着前尘,在后世里看到曾经的自己,掠过那些虚伪的天真,活得真实而已。
曾经的经历和岁月,都是一种过往和追忆。我们不必要羡慕过去的岁月,也不要对以后的生活忐忑。
看到过这样一段老师和学生的对话。
老师对一群学生说,年轻真好。
有学生问老师:“老师,如果时间倒流您愿意回到哪个阶段?”
老师回答:“还是现阶段最好。”
学生继续问道,“不想回到花样年华吗?”
老师笑笑说:“不想,因为每个阶段都有值得留恋的地方。虽说年少时家里很穷很苦,但小孩子对于生活有天然的郑重感与忽略感,所以称为天真,真者真切,天者天然,顺从了生命的自然流行。
而且那时有父母爱、姐妹情,是一生中最重要的阶段,青年时,虽过得不甚如意,但有热血时的拼搏,也是不能忘的。而现在,经过世事,身边的人都还在,一切都是最好的。”
想起亦舒在《她比烟花寂寞》里写的:“挨足大半辈子才挨过那该死的以及所有的青春期,又叫我再回去,我情愿生癌。”
情愿生癌,这种说法过于决绝。不畏过往,不惧将来,有血有肉的经历才是真生活,喜欢青春,怀念儿时,却更喜欢活在当下。这份心思,因为活得坦城真实,连眼神里都没有虚伪。
林语堂说过人生像一首诗:它开始是天真朴实的童年,然后便是粗拙的青春,带着青年的热情和愚憨,理想和野心,达到一个活动较剧烈的成年时期,到了中年,性格圆熟了,像水果的成熟或好酒的醇熟一样,对于人生渐抱一种较宽容,较玩世,同时也较温和的态度。
成熟是简单,简单即通透。
活得成熟的男人女人,大多情绪稳定,有一种高端的亲切和冷静的疏离感。
不通俗,不特殊,不取悦别人,也不委屈自己,远离世俗的圈子,不挑剔别人错误,也不忽略他人光芒。
这样方能懂深浅,知进退,无悲喜,物我两忘,再冷暖自度。
人生,多了通透,才能多了一份光明。
人到中年,通透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