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安徽省黄山市黟县黄村。
由于带学生实习,我在安徽黟县黄村住过挺长时间。这座普普通通的村镇,但其古建筑之原汁原味,换在国内任何地方,都能弄到4A以上。但在黟县,这类村子太多了,连景点都谈不上。
黄村有一条数百米长的贯穿头尾的老街,这在别的村镇中很少见,看得出以前都是店铺,现在却只有少数几家在开,还是冷冷清清的。
黟县的地理很特别,它像个水桶,四下被高山(包括黄山)围得死死的,中间却是一大片适于耕种的平地。昔日,极度封闭的黟县只有几条古道通往外界。
黄村就坐落在通往祁门(以红茶闻名)的古道上,曾经很繁华,来往的客商脚夫络绎不绝。后来公路修通了,古道荒芜,黄村也就衰落了,几家店铺都是为本村服务,村里人多是老人和妇女,开店也没什么生意。
这些事是村里那位老理发师告诉我的。那年师傅65岁,白净微胖,头发自然卷,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看上去更年轻些。
平日里没什么生意,他就敞着门坐在老木屋里看电视,电视的年头比我学生的年龄还大。
老师傅说,他十来岁学徒,理发有五十年了。几十年前的黄村还是挺热闹的,即便是公路修通了,黄村仍然是这边的大集市。后来,大家都出去打工,挣点钱都去县城买房子,黄村就越来越不行了。
来理发馆的都是老人,清一色剃寸头。这些老顾客来了后就默默地坐到那斑斑驳驳厚重无比的老式理发椅上。
老理发师摘掉自己的近视眼镜,拿起工具,开始从容不迫地操弄起活计来。用的都是些老器具,廉价的梳子、剪刀,我注意到桌子上洗发、护肤品,牌子也真是够老的了。倒退二十年,理发店还是这个模样,用的也是这些东西。
比较现代是,师傅用了只无线电动推子,我总觉得这推子是从哪儿捡来的二手货,够旧的。
我觉得剃个平头很简单,老师傅做的依然很认真精细,就像是在加工一件艺术品,仿佛每一根头发都要处理好位置。
除了剃头,还有剃须、剪鼻毛等全套服务,我没看到挖耳朵。一套下来,用的时间比起城里的快剪要多出几倍。我注意到,来的顾客头发并不长,或许他们过来也是找个休闲吧?
我问老师傅,为何不增加点服务,比如染发洗头之类的。
老师傅说没必要,自己家的房子,自己慢慢做,客人也就是这些老人,再过几年,差不多也就做不动了。
我这么问老师傅,是因为斜对过还有家理发店,比这家的门面小,装修也更新些,用的全是单薄廉价的复合板桌椅,墙上歪歪斜斜地贴满了花里胡哨的美女美发照,那家店的生意比这边好得多,总有客人坐在旁边等。
客人都是三四十岁的妇女。这种空心化的老村子,都有一批这个年龄段的女人,或者是为了带孩子,或者是因为不想出去打工。
那家店的理发师大约四十左右,瘦瘦的。我第一眼看到,就觉得像什么人,后来想起,是周星驰《功夫》电影里的包租公,“致敬”《七十二家房客》的开场亮相的那一段精彩,或许大家都记得。
既然这么描述,就不好把那家店的照片发出来了。
老师傅竞争不过人家,很正常。其实也是无所谓的,不是所有人必须跟上时代。
原创图文,请勿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