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初识华山,还是在沉香救母这个故事里。坐着大巴车赶赴华山,还未到华山脚下,也已感受到它的巍峨高大。白天的天空很纯净,云是一丝丝的,所以能很清晰地看到华山顶。裸露出来的山脊像土堆一般的颜色,外面依附着青色的树木。
将近两个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华山底。导游在讲解时开着玩笑说,最好是夜晚爬华山,你看不着路有多陡,也就不会害怕了。不禁暗自庆幸。
晚上11点,我们出发了。夜晚的华山脚还没有褪去白天的闷热,虽然有晚风习习,依旧感觉到热流涌动。踏在参差不齐的石路上,听着路边的潺潺水声,看着华山山峰在月光映照下的巨大剪影,我们离开了白天热闹的城市,来到了宁静安谧的山区。
山路旁都有路灯,米黄色的灯光柔和地照射着,给游人带来前路的希望。山路渐陡渐缓,走在陡峭的山坡上的时候,越发地珍惜走在平地上的惬意。每走过一个陡坡,几乎都有一个提供休息处的小食品站。大概是商家料想到游人爬完陡坡的疲惫,而想出来的商机吧。
大概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到了两座山峰的山谷里。山谷里越发地幽凉,像是被两座山峰环绕,风从谷口吹来,树叶瑟瑟作响。虽然有人语,却未能影响山谷里的静谧。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有灵气,树叶即使微微作响,却并不响得突兀;风很柔顺。草、木、风好像已融为了一体,风吹,草动,叶响,像是在叙述一个久远的故事,娓娓道来。因为将近十五,月亮显得圆润,月光澄净,因为空中没有云,月亮周围也没有云晕,仿佛就像是月亮挂在蔚蓝的黑夜中。
我们渐渐觉得疲惫,不时坐下休息。我们碰到了一对父子,儿子大概七八岁左右,靠在石块上休息,父亲帮他拍拍酸痛的腿,轻声对他说,“还坚持地下去吗,你来选择。”我不禁觉得温暖,孩子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和父亲一起共同征服华山,还有一个是和父亲一起下山,再看来时的美景。如果是我,我会选择前者,即使赶不上清晨的日出,却不会有遗憾。我看到小孩子有点疲倦地笑了笑。他会选择前者的。
山路开始变成了阶梯。一级一级的阶梯,毫无违和感地与山路衔接在一起。我看到一家子人簇拥着一个约莫六七十岁的老奶奶爬着山。奶奶拄着拐杖,旁边的孙儿紧张地搀扶着。我不知道年纪大的奶奶为什么想来爬华山,也许是因为想和家人一起征服它,也许想找回年轻时的味道。好像有股动力在体内流动,因为我们正年轻。
千尺幢。可以联想到千尺高的高楼,几乎垂直的山阶,旁边有禁锢的铁链用来攀爬。稍有一人不慎后退,后面的人便困难了。千尺幢上,进退维谷。我不敢正面面对爬过的山阶,稍稍扭转身,看不到后面一起爬的人群,只能看到后面的几个人,其他的人都在我的垂直方向的下面。爬完千尺幢,额头上的汗珠全都迸了出来。
(二)日出
还未到五点,人已经多了起来。我睁开惺忪的眼,太阳还没有出来,远处的几座山峰还被暗色遮掩着,冷冷的矗立着,分不清植被和山脊。没有温暖的阳光,山顶很冷,天很蓝,那种沁人心脾的蓝,隐约还伴着一抹抹淡紫。旁边的树木在蓝色里留下黑色的轮廓,叶子随着风的涌动瑟瑟发抖。
东边天空的颜色层次分明,稍低处也出现了暖色,像是汉堡一样,被两块生冷的蓝色夹在中间。暖色处,越往上,越显得白些,下面的则要深沉些。五点十五,太阳还没露出一角,人群开始嘈杂起来。太阳迟到了。
天空越来越亮了。山脊和青色的植被渐渐显现了出来。山顶还是一样的冷,时不时吹来阵风,有些游客披上了羽绒衣;在山顶上,也能看到短衣与棉袄共存的场景。有人开始说,今天应该看不到日出了,天气不如意。我睁着朦胧的眼望着东方,那边已经亮了许多了,不知道是什么拽着太阳的尾巴,迟迟不肯出现。五点四十分,整半个天空都亮了。
我身后坐着一位持登山棍的叔叔,背着一个大包。他应该是专程来看日出的吧。五点十分,当我和周围的人一起躁动的时候,他安静的坐着,只静静地看着前方高耸的东峰;五点三十分,他终于站起,望向东方,戴着的相机轻轻晃荡着;五点四十五分,他开始在地上不时杵点着登山棍;约莫五点五十,他离开了。
我们也准备离开了,突然同伴大叫,快看。我朝向东方,太阳出来了。云彩照得耀眼,太阳像一个燃烧着的火球,颜色深得像个橙子。很快,火球从云山里蹦了出来,它继续上移,穿过云彩,行至云彩的中间时,云朵遮住了它的中间,很快,它又脱离了云彩的遮盖。太阳刺眼些了,像是初生的婴孩开始露出光芒。旁边的云彩越发地耀眼,边缘显现出一条金边。整个过程不到十分钟。
终于感觉到了暖意。到了八点,山上又该是夏天了。
2015/8/16